【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3 独领风骚数千年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3
《论语·子路篇 》13.12
【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评析】上一章孔子讲,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到达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
【学记】独领风骚数千年
王鹏翔
此章经文是在前章经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更深一层的阐述。
何谓王者?王者就是王道,是以仁徳治理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与之相反的是霸道。譬如上古时期的尧、舜、禹,以及周文王诸先王,所行的政治思想是王道思想。又如桀、纣等统治者,无顾百姓死活,残害忠良,暴戾无常,只求个人感受的为政方式,称为霸道。从历史看,凡是行王道者必兴,用霸道者必衰。其实这就是以儒家为思想基础的道统思想,以仁道继承大位,遵循先王之道,便是名正言顺。
何谓世?“世”是指时代,一个时代以三十年为计算单位。夫子的意思是:只要有提倡仁徳,尊崇仁徳的人出来统领天下,有三十年的时间,仁道就能大行于世。前面说:“三年有成”,就是初步形成规模,在这三年里,人民已经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国家的各项礼乐制度基本建立,不会再有乱事发生,就连小的诉讼案件也随之减少,人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羞耻和惭愧的感觉,是为有成。
所谓三十年,正好是两代人先后交替的时间,因为统领天下的人所行之政是王者之道,人民受到仁徳思想的影响,自我素质开始逐渐提高。从政治序列来说,上有仁德之君,下有仁德之臣民;从民众自我成长的环境来说,大的环境充满仁徳之风,小的环境里,上有父母为榜样,周围又有兄弟相互包容;从社会的各个角度来看,已经没有了弊政恶习存活的空间,此处之“仁”虽说与夫子往日所说之“仁”有所区别,但天下仁徳大行的形势已经形成,无法阻挡。王道思想真可谓独领风骚数千年而不决,为华夏民族共同的梦想。
【按语】王道天下是人人所向往的大同世界,所以叫“王道乐土”。然而,只有行仁徳的人,才能成就王道的事业,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使命感,懂谦让、善宽容的家族能养育贤良。有使命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为国效力,感召更多的人才,为大众服务,可经久不衰。
仁徳生王道
千古帝业耀
清流出贤良
必有前人造
名家集义
《论语讲要》:王者受命治理衰世,一则必须解决民生问题,一则必须实施道德教育,使人民身心皆安,两者皆非短时期能奏其功,所以必须三十年。
《论语正义》:孔曰:“三是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你那仁政乃成。”
郑注云:“周子太王、王季、武王,贤圣相承四世。”又云:“周道至美,武王伐纣,至成乃致太平,由承殷纣敝化之后故也。”
荀子大略篇:“文王诛四,武王诛二,周公卒业,至成、康则案无诛己。”
刑法志:“言王者乘衰拨乱而起,被民以徳教,变而化之,必世然后仁道成焉。”
汉书平当传:“三十年之间,道德和合洽,制礼兴乐,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四书遇》:王者,谓兴道致治之王者,非受命之王者也。此“仁”字与他处不同,是教化浃洽,无一人不贯彻底意思。
《论语集注》:程子曰:“三年有成,谓法度纪纲有成而化行也。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使之浃于肌肤,沦于骨髓,而礼乐可兴,所谓仁也。此非积久,何以能致?”
《论语义疏》:颜延之云:“革命之王,必渐化物以善道,染乱之民,未能从道为化,不得无威刑之用,则仁施未全。改物之道,必须易世,使正化徳教,不行暴乱,则刑罚可措,仁功可成。”
栾肇曰:“习乱俗,虽畏法刑而外必犹未能化也。必待世变人改,生习治道,然后仁化成。刑措成、康,化隆文、景,由乱民之世易,殷、秦之俗远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周朝盛世为历代皇朝中治世最久的朝代,其治世之道始为王道。秦皇帝用霸道统一中国,却在第二代被历史淘汰出局。夫子说“天下归仁”以仁德治世可得天下。以大喻小,一个人如有向仁善之心,则能在社会中左右逢源,每读一章皆是收获良多,感恩一切善知识互勉。
青青河边草:今天方知“王道乐土”的含义,感谢老师。
颜姐:原来王道与霸道区别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