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2 善人的影响力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11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2

《论语·子路 13.11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古有言:‘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免除杀伐了’这句话说得真对呀!

【学记】善人的影响力

王鹏翔

孔子时,周朝式微,诸侯之间相互残杀,各国君主的心思全在国土利益的征伐上,根本顾及不到民众的疾苦安乐。在这样的一个政治背景下,礼乐文化受到了政治上的极大影响,出现了恶性循环。归根结蒂,此种现象,皆是因为恶人从政的原因。

夫子不禁想起了古人所说的一句话,善人就是贤人,虽然不及圣人,但也能以善为本,上行下效,有百年之久,就能将残暴的恶行化解,免除一切杀伐。人人向善,社会清明。这是善人从政而教民于善的结果。

诸如后来的汉、唐,无不是向善者当政,才有盛世诞生。

【按语】从家庭教育来看。一个家族,通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向善求徳,就能在三代前后出现贤良的人。而一个为恶之家,很快就会被世俗所淹没。

恶行染恶人

世道恶满盈

善人行善政

必使善徳行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本章与上章合参。三年即可有成,何其为效之速?待之百年之久,而后可以胜残去杀,又何其为期之遥?圣人言各有当,学者试细参之。

《论语恒解》:当时残杀之风倡之,于上效之,于下己不下,数百年,世主徒刑,威相迫所,今反其所好,欲去残杀,如抱薪救火,扬汤止沸耳!惟有不嗜杀人者,以哀悯斯民之心为之,养为之教,选用善人,涵濡变化,庶可以胜残去杀。

《论语正义》:王曰:“胜残,胜残暴之人,使不为恶也。去杀,不用刑杀也。”

孔曰:“古有此言,孔子信之。”

郑注云:“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国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矣。”

《四书遇》:“诚哉”一句,全要体贴此意,说得恳切,若只着赞叹口气,恐犹未尽。

《论语集注》:程子曰:“汉自高、惠至于文、景,黎明醇厚,几致刑措,庶乎其近之矣。”

尹氏曰:“胜残去杀,不为恶而已,善人之功如是。若夫圣人,则不待百年,其化亦不止此。”

《论语义疏》:善人,谓贤人也。为者,治也。为邦,谓为诸侯也。

袁氏曰:“善人,谓体善徳贤人也。言化当有渐也,任善用贤,则可止刑;任恶,则杀愈生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善人离圣贤还差一段距离,但善人的心是能体察民众的疾苦,所以能重用才能之人辅助政事。可惜春秋时诸侯争霸,夫子纵是德满天下而不被采纳,故夫子叹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也,能见有恒者,斯可矣。”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