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 296野火烧不尽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1-29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96

《论语·颜渊篇 12.19

【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人小之德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

(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上位者的品徳像风,下位者的品德像草,风向那边吹,草就向那边倒。

【评析】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帅民向善,百姓就不会作恶作乱。这种德政与人治,是为政者应该具备基本素养,也是仁德者必然推行的治理方法若以暴制暴,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而导致混乱

【学记】野火烧不尽

王鹏翔

这一章里,季康子嫉恶如仇,他和世间人一样也见不得恶人,对于恶人处于零容忍的状态但处理方法却有点偏激,以至于有些极端认为杀掉这些让他碍眼的恶人,以霹雳手段惩恶扬善才是上策。季康子自觉这个想法很好,特别向夫子请教。

夫子以“子为政,焉用杀?”为开语,以给其一个反省的机会。并开宗明义的提出为政的人当有包容的心,提醒季康子为政者当提倡一切善,也要容忍一般的恶,今天杀掉一批恶人,明天还要杀吗?如此,何时才能将所有的恶人杀完呢?这是暴政,与儒家提倡的仁政南辕北辙。

须知行恶之心就像是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若要不生草,斩草除根未必是明知之举让一块土地不长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不让恶人滋生最好的办法是为政者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新风尚。上位者的优势正在于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随时都会被下位者所效仿,瞬间可以在社会上刮起风潮,无形中就会让下位者追随,从而化恶于无形。

夫子以“风”和“草”巧妙的譬了官民之间的关系。首先强调的是为政者的使命感,其次是为政者对于社会风气的作用。社会教育的重点在风气,家庭教育的重点还是在风气,刻意的去要求和强下命令无法使问题根治,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里的由说的就是风气的导向作用。 儒家对于善恶的是非观是非常明确的,但在对待恶人的手法上却是极为仁慈,就像是精于医术的长者,身体出现病态靠的是调理,通过药理的辅助作用使身体的主要功能发挥作用,如此,病因自然会祛除。

正如恶人是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政府官员作为社会的主干,须从自身发挥良知善能,以带动良好的社会风尚,如此,恶人则自然无法生出恶心,从而从善如流,社会清明。如果宋朝当时的政客们都很清正,怎么会有水泊梁山的好汉呢?

【按语】以上三篇,皆是以为政者自身的正气来引领民众向善,这实在是非常进步的社会教育构造体系。如果为官者都能以自己的善行仁徳来为政一方,哪里还会有受压迫的人们,哪里还会有受苦的民众,哪里还会有为非作歹的恶人呢?

惩恶非杀绝

以正能化解

官官求仁徳

天下安乐国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康子意欲以锄恶成就善道。

凡其人之品德可以感化人者必君子。其人之品德随人转移不能自立者必小人。是则教育与政治太同理。世风败坏,其责任亦在君子,不在小人。

《论语正义》:孔曰:“就,成也。欲多杀以止奸。”

孔曰:“亦欲令康子先自正。偃,仆也。加草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于上。”

说苑政理篇:“王者尚其徳而布其刑,霸者刑徳并凑,疆国先刑而后徳。”

“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者,刑疏:“此为康子设譬也。在上君子,为政之徳若风;在下小人,从化之徳如草。”

《四书遇》:康子才说杀,孔子便说善;康子欲杀恶以成善人,孔子便欲化恶人而成善人。此正是以徳易刑之旨。

《论语集注》: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于杀乎?”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如果为政者只用一招“杀尽赶绝”,那导人以善只会成为一句口号。无论夫子如何回答为政之道,始终离不开上位官员以仁德引导百姓为主。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五千年,也始终在于教育及发掘人性光辉的一面。

止语:用爱心正行能把恶人教化成好人,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