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7 不要瞧不起人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67
《论语·先进篇 》11.14
【原文】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2)?”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3)。”
【注释】
(1)瑟:音sè,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
(2)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论语义疏》:此门非谓孔子所住之门,正是圣徳深奥之门也。(此处似有责备子路弹瑟其声不和、与己不同之意。)
(3)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门下弹(出这样的音调)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有点瞧不起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评析】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吻说,由在我门中,如何弹出这样的音调。当其他门人因听了此言而不尊敬子路时,他便进一步评价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问题就指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学记】不要瞧不起人
王鹏翔
瑟是古代的乐器,和琴为同类。孔子并非是不满意子路的瑟声从自己的门内传出,而是作为弹奏者,弹瑟时是要心平气和才能表达出音乐的韵味,可子路是能统领三军的武将,弹奏无法达到其中要领,故夫子有此说法。当其他的学生听完夫子对子路瑟声的评论之后,开始对子路有点瞧不起,原因在于德艺不精。
圣人心细眼明,将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夫子对所有的学生客观的表达了他对子路的看法。子路在这个阶段已经达到了“升堂”而没有入室的地步。那谁算是入室了呢?估计也只有颜回一个人了。这里孔子是按照当时的建筑层次来比喻学问的深浅。“堂”是正室,先入门,再入堂,最后是入室,分别代表了学问的几个阶段。所以,古人在赞美一个人有学问的时候,通常会用到“升堂入室”来形容,“入室”用现代话说等于学问到家了,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一章所得。
子路虽然没有入室,但平时要练武、学习、学音乐、弹琴已到升堂级别,已然实属不易,夫子用此语告诫大家不可对子路小瞧。
【札记】夫子先以子路在我门内为喻,是希望他能够更进一步,不断的深入学习,以更好的与道契合。后又说子路已“升堂”,只是还没有“入室”,这是夫子对子路的期许。从门到堂,再到室,夫子以各种不同的手段,使得子路能循序而进,最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子路琴瑟声
已入圣人门
期许再入室
夫子善诱人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升堂入室,喻入道深浅。子路可使从政,特未达礼乐德性之奥耳。
《论语讲要》:入室,如颜子,固然最难,子路升堂又何尝易得。圣人教育,步步引进,子路虽已升堂,但尚未能入室,所以论其弹瑟,正是期其续求深入。
《论语正义》:马曰:“子路鼓瑟,不合颂。”
马曰:“升我堂矣,未入于室耳。门人不解,谓孔子言为贱子路,故复解之。”
《白虎通·礼乐篇》:论五声八音说:“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愤窒欲,正人之徳也。”
《论语集注》:程子曰:“言其声之不和,与己不同也。” 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
言子路之学,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奥耳,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之也。
《论语义疏》:孔子知其必不得以寿终,故每抑之,言:汝鼓瑟何得在于我门?我门文雅,非用武之所也。故自称名以抑之。奚,何也。侃谓:此门非谓孔子所住之门,正是圣徳深奥之门也。
孔子言:子路为弟子,才的已大,虽未亲入我室,亦已登升我堂,未易可轻慢也。若近而言之,即以屋之堂为喻;若推而广之,亦谓圣人妙处为室,粗处为堂。故子路得堂,颜子入室。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方娟:本章又一次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孔子对子路总是耐心地鼓励加提醒。子路的性情刚勇,故他鼓瑟的声音中有杀伐之声,欠缺和平的意味。所以孔子说:由在我门中,如何弹出这样的音调。本意是担心子路性刚而不得寿终,故加以抑制。门人不解孔子语意,因此不敬子路,孔子再用比喻解释,子路的修养造诣已经升堂,但尚未入室而已。“升堂入室”已经成为成语。
芳草:子路在孔门弟子中年龄为最大,比夫子小九岁,却是跟着老师精勤学道,以操刀剑之手弹奏曲乐,其德艺未入室,其尊师学道之心早已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