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4 处处求正 方得正心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4
《论语·乡党篇 》10.9
【原文】席不正,不坐。
【注释】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学记】处处求正 方可正心
王鹏翔
这一节本可以和上一节放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出来。
在《墨子你·非儒篇》中说:“鲁哀公迎孔子,席不端,不坐。”不端即为不正。
《集注》引谢氏说:“圣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虽小不处。”坐位看似小事,与自身修养息息相关,如能处处注意,处处修正,进步是必然的。凡夫子每坐时,见坐位不正,都要进行调整之后再坐,如果把这个情景想象一下,圣人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的神态跃然于心。
古人在参加集会,祭祀等凡是有坐位的活动时,都会根据官职的大小进行划分,如果在座次的安排上出现了错乱的情况,也属于不正的范围,所以不坐。
【按语】处处留意皆学问,从细节处修正,不去忽略自己的一言一行。
圣人心于正
每坐必以诚
若遇不正位
躬身先调整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不正,谓席有移动偏斜,临坐先正席,然后坐。
又说:“古人坐席,天子五重,诸侯三重,大夫在重,南北向,以西为上,东西向,以一南为上,此席之正。”
《论语正义》:说文云:“席,籍也。”谓以席籍之于地也。凡先设迫地者为筳,后加者为席。
《论语集注》:谢氏曰:“圣人心安于正,故于位之不正者,虽小不处。”
《论语义疏》:旧说云:“铺之不周正则不坐之也。”
范宁曰:“正席,所以恭敬也。”或云:“如礼所言,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是各有正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席不正不坐,不该自己坐的位置不坐。守规矩很重要
方娟:细节才是礼仪的精髓。所以,不管是学习礼仪,还是在生活中与人见礼,必须关注其中的细节。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礼仪,几乎都是从细节处判断的。那些把握礼仪精义的人,游刃于社交场合,总是能在细节上体现出个人修养。
青青河边草。从细节处看修养,圣人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