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3 做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43
《论语·乡党篇 》10.8
【原文】食不厌(1)精,脍(2)不厌细。食饐(3)而餲(4),鱼馁(5)而肉败(6),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唯酒无量,不及乱(11)。沽酒市脯(12),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13),祭肉(14)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15),瓜祭(16),必齐(17)如也。
【注释】
(1)厌:餍(yàn)足。不厌,不饱食。
(2)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3)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4)餲:音ài,变味了。
(5)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6)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7)饪:烹调制作饭菜。
(8)不时:应时,时鲜。
(9)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10)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1)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2)脯:音fǔ,熟肉干。
(13)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14)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15)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16)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17)齐:同斋。
【译文】遇到制作精细的食物饭菜,不过度饱食。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其它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评析】
以上四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饮食等生活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同时,他吃饭、睡觉时不说话的良好生活习惯,吃饭时不忘先祖的感恩情怀,都是人们学习和效法的典范。
【学记】做一个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王鹏翔
这一节是记录孔子如何饮食的情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即饭。精与细为同义。遇到精细的食物和饭菜不饱食,不贪多。夫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有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之语。圣人之喜好,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观察,都没有脱离他乐道的真性情。
“食饐( yì )而餲( ài ),鱼馁而肉败,不食” 饐而餲是指因为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变味了的食物。馁是腐烂,败是腐败,指腐败的肉食。对于霉烂变质的食物和肉类,不吃。另外还有十二饮食的准则;
一为“色恶不食”色恶是因为存放的时间太长而变了颜色的食物不吃。
二为“恶臭不食”恶臭即变味的食物不吃。
三为“失饪不食”失饪是烹饪不恰当,或夹生或烧糊烧焦等此类食物不吃。
四为“不时,不食”不时是不合季节性的食物或者烹饪不到火候的食物不吃。
五为“割不正不食”割不正,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宰割的肉,诸如非人性、很残忍的宰割方式,“杀不以道,为不正也”。还有说大夫不会无缘无故的杀牛,士人不会无故杀犬和猪以及其他家禽,任意屠宰牲畜是为不正。
六为“不得其酱不食”酱是调味,调味不正确,怕食物上有毒。
七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即使饭桌上摆满了肉食,但吃肉的比例不能超过吃主食的比例,气为性,以五气养性,五气即五谷之气,人吃肉过多,食气不足会对身体有损伤。
八为“唯酒无量,不及乱”唯有喝酒不限量,却以不酒醉为目标,醉则神志混乱。
九为“沽酒市脯不食”沽和市都有买的意思,脯是干肉。酒和肉如果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因为不知来处,也不知道是不是干净,所以不食。
十为“不撤姜食,不多食”生姜能祛除邪味和腥膻之味,能发正气。所以,用膳时必有生姜,但不多吃。
十一为“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参与国家祭祀,君主所赐的祭肉不能留到第二天,需要马上分享或者当日享用,表示不留神惠。别的祭肉不出三天,以免亵渎鬼神。凡是祭肉如果超过了三天,已经变质变味,只好敬而入土掩埋,所以不吃。
十二为“食不语,寝不言”吃饭时口中有食物,说话会溅出,不利于卫生,也影响食物的消化。入睡前,当保持安静,以便于进入睡眠,所以不说话。即便宴会待客,虽要说话,亦以少为宜。
加前面一条,共十三条不食不作之事。件件都与今日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同,件件都符合科学的养生之道。按照常人的思维,孔子这样的大圣人既然不会因为食物的精细而贪食,对于变质的食物为了节省而舍不得丢弃吧。然而此节则以“不”字为主线,一个对于饮食极其讲究的夫子跃然纸上,看似挑剔苛刻,其实则不然,件件与礼有关,与状态有关,与养生有关,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生活都不讲究,纵然节约,但若是违反了物质的规律,反而得不偿失。此节通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知道了夫子不贪口腹之欲,通过其它诸句知道了夫子合理和规范的饮食习惯,值得我们借鉴。
夫子又与每餐用饭前,都要进行祭礼,即使是粗饭、菜汤,也要先祭再吃,祭时如斋戒一般恭敬有序。是为“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按语】从饮食用度开始,做一个讲究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生活的能力,又怎么可能会照顾好别人的饮食起居呢?如果于每餐都能心怀感恩,念念不忘农夫耕种的艰辛,宗族的护佑,我们在精神上亦得到了滋养,可谓一食两养,即养身,养神。
饮食当精研
用度在节俭
非对食有拣
只谓养身难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食,饭也。牛羊肉细切曰脍。厌,餍(yàn)足义。不厌,不饱食也。
饐,食伤湿,馊臭也。餲,犹郁蒸之喝,食困久郁而味变。
鱼烂曰馁,肉腐曰败。
饪,烹调生熟之节。
物非其时者不食。
一宿之洒曰酤(gu),沽与酤通,酒经一宿,非美者,亦可谓尚未成酒,故不食,脯,干肉。不自作而买于市,则不知何物之肉,故亦不食。
食事皆撤,而姜之在豆者独留,因姜有辛味而不熏。
此谓家祭之肉,皆于三日内颁赐,过此,肉或败,故不食。
《论语正义》:张栻解:“厌当作平声。言不待精细者而后属厌也。”夫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以在耻恶食为不足与议,故于食脍不厌精细也。精者,善长也。
释文:“馁,本又作馁”。尔雅释器:“饐谓之餲”。
郑曰:“不时,非朝,夕,曰中时。”
江氏永曰:“失饪,有过熟,有不熟。不熟者,尤害人也。”
马曰:“鱼脍非芥酱不食。”
夫诗据承平之世,酒酤在宫,和旨便人,可以相御也。论语孔子当周衰乱,酒酤在民,薄恶不诚,是以疑而弗食。
诗会列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孔曰:“齐,严敬貌。三物虽薄,祭之必敬。”
说文云:“纣,五味盉(he)羹也。小篆作羹。”
礼云曰:“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犬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丰酪,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四书遇》:割乃宰割之割,大夫无故不杀牛,士无故不杀犬豕,非所割而割之,即不正也,如此为切肉不方正,陋矣。
《论语集注》:不时,五谷不成,果实未熟之类。此数者皆是以伤人,故不食。
程子曰:“不及乱者,非惟不使乱志,虽血气亦不可使礼,但浃洽而已可也。”
范氏曰:“圣人存心不他,当食而食,但寝而寝,言语非其时也。”
杨氏曰:“肺为气主而声出焉,寝食则气室而不通,语言恐伤之也。”
谢氏曰:“圣人饮食如此,非极口腹之欲,盖养气体,不以伤生,当如此。然圣人之所不食,穷口腹者或反食之,欲心胜而不假择也。”
《论语义疏》:李巡曰:“肉败久则臭,鱼脮内烊也。”
江熙曰:“杀不以道为不正也。”
周生烈曰:“助祭于君所得牲体,归则以颁赐,不留神恶也。”
言是宜出己,语是答述也。食须加益,故评言而不许语。语则口可惜,亦不敬也。寝是眠卧,眠卧须静,若言则惊闹于人,故不言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