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207 第五卷 善行(40 - 41)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6-04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207

第五卷 善行(40 - 41

秦敬修◎编著  秦治◎整理

善行40

司马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1)伯康年将八十(2),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每食少顷(3),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拊其背曰:衣得无薄乎?

注释】

(1)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主要著作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伯康:名旦。

(3)少顷:一会儿。

【译文】司马温公和他哥哥伯康,友爱尤为笃厚。伯康年近八十岁,温公奉事他像奉事严父一样,保护他像保护婴儿一样,饭后不多时就问说:“得不饥乎?”天气稍微冷就抚伯康之背说:“衣得不薄吗?”

【评述】吴氏曰:“奉之如严父,敬之至也,保之如婴儿,爱之至也。老人肠胃弱,易饱易饥。气体虚,易寒易热。故公抚问之勤如此。”予谓公之于其兄,爱敬兼至,故时时关注不忘于怀。今之人,竟有不顾父母之养者,岂无童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何其忘恩负义之甚也?若执政者教育宣化,执法者有所惩戒,而评论者口诛笔伐,则不孝不弟者必有悔改。

善行41

近世故家(1),惟晁氏(2),因以道申戒子弟(3)皆有法度群居相呼外姓尊长,必曰某姓第几叔若兄(4),诸姑尊姑之夫,必曰:某姓姑夫尊姑夫,未尝敢呼字也其言父党交游,必曰:某姓几丈,亦未尝敢呼字也当时故家旧族皆不能若是。

【注解】

(1)故家:旧家。

(2)惟:独。

(3)以道:晁(yue)之,字以道,号景迂,宋代制墨名家,经学家,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澶州(濮阳县人。

(4)若:及。

(5)诸姑:父的姊妹。尊姑:祖父的姊妹。

(6)父党:父辈。

【译文】近世旧家,惟独晁姓家,因晁以道反复教戒子弟,子弟皆有礼法规度。群居相称呼时,对外姓尊长,必呼某姓第几叔(如张姓的老三,就呼张三叔)、某姓第几兄,诸姑之夫、尊姑之夫,必呼某姓姑夫、某姓尊姑夫,不敢呼他的名字。对父亲的朋友,必称某姓几丈,亦不敢呼他的字。当时故家旧族都不能像晁家这样谦厚。

自缪肜至此,凡十章,实长幼有序

朱子简介(下):朱熹(1130—1200),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其著作甚多,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其中辑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立于学宫,辑定《小学》书成为小学课本,是启发德性、开启智慧的首选教材。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