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02 圣明君主 化民成俗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22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02

《论语·泰伯篇 8.18

【原文】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注释】

(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2)舜禹:舜指大舜,是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朱熹注: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贵为天,富有四海,却一点私心也没有。

【评析】这里孔子所讲的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学记】圣明君主  化民成俗

王鹏翔

一个人在权力有限,且接受监督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品德,这个容易理解。但当一个人在坐拥天下并且还得到了大部分人拥护的时候,就很容易爆发出为所欲为的一面。

纵观历史,这一观点在集权的封建社会里,在贵为天子的君主身上就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就出现了“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因为谁也不知道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主子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有时候可能一句话惹他不高兴,就能瞬间把人从人间打入地狱。事实上以德行来要求自己,以国家利益发展来约束自己的皇帝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每朝每代的人们渴望权力的公允,盼望有德行的人来统理天下。

在夫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更是如此。所以夫子在此章用了大气的文字和浩瀚的辞气,歌颂了舜禹的高尚品德,即:“巍巍乎!”。以企舜禹的品德永世流传。

舜帝是尧帝禅让给他的,舜接位后,勤劳俭朴,跟老百姓一起耕耘,一起参与建设,自己贵为首领却与百姓同住矛屋,没有半点为己之心,受到了民众的信任与拥护爱戴。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年老了后本想把帝位传给尧的儿子,可是大家都反对,于是舜把帝位禅让给了德行很高的禹。禹又称为大禹,尧在位的时候大禹就和他的父亲一起治理洪水。史料记载,大禹公而忘私,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舜和禹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们唯才是举,从不会因为权力的至高而为自己谋取私利,不徇私情,是为第一个“不与焉”。

第二个“不与焉”。即舜、禹的权位非有心求之,亦非后世皇家世袭而得,全是因为他们德行高尚,得民众之心,由上一任帝君禅让给他。如果孔子也在那个时代,会不会也能受到禅让呢?如果这样的话,历史又该如何去续写呢?

第三个“不与焉”。夫子当时有可能也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但夫子和我们凡夫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老人家在德行也已经达到了“不与焉”,不会受到功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对大道的追求。

正因为上位者不徇私,不图功利,在下位的民众受到了徳风的影响,也竞相效仿,人人之间很少出现争执,路无拾遗,夜不闭户,社会一派和谐。

【按语】

一、自尧舜禹到文王,周公,再到孔子,是儒家思想的脉络,在这个脉络的开端以尧舜禹只重德行,不求功利而成为了儒家文化的人格符号,成为了儒家崇尚的最高人生境界。后来的一切学问也都是围绕如何让人能成为自己的尧舜而展开和进行。只有具备了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才能有为民谋福利的官格。在儒家看来,不但要健全制度,更要提高人的品德觉悟和自我修养,只有修养提高了,制度才能更好的得到尊重和维护。如果没有完整的人格,光靠制度去管理和监督,这也是靠不住的。如能人人都像尧舜一样,只求修养,不图私利,世界大同就会在不远处。

二、 舜禹之徳,徳在大道,贵为天子,亦以道循,不图己之利,不谋己之私。故曰:“巍巍乎!”高大之意也。其辞气似浩荡之高天,广阔而光明。此夫子文辞之美实也。美者在高广,实者在其徳。徳如天而惠泽四方,不求回馈,一如既往。此圣人也!

舜禹徳高尚

惠泽万里疆

远播千年后

暗夜有启航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巍:高大貌

盖舜禹之有天下,固非有心求之。及其有天下,任贤使能,亦非私天下于一己。其有成功,又若无预于己然。此其所以为大也。

《论语讲要》:《集解》何晏注:美舜禹也。记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高大之称。

何氏解释“不与”为“不与求。”不与求,与是一义,求是一义。《学而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是与,抑与之与。”何氏当取此“求之与之”之意,而谓舜禹之有天下,不是从与之而来。舜受尧禅,禹受舜禅,二位圣王受禅而有天下,皆非求而得之,纯有他们的道德与事功而有天下。

《论语恒解》:圣人道大徳全,身外之物毫无加损,自道衰俗蔽学者不知性分之乐,贫贱戚戚,富贵欣欣,其褻已为己甚矣,子故即舜禹以言明圣人心量广大。虽由匹夫而为天子亦毫无动于中也。

《四书遇》:舜禹不与,非敝屣天下之谓也。舜忧勤,禹胼胝(pián zhī),上为君父,下为苍生,未尝视为己之天下,而以己与焉者也。若只以轻视天下为魏魏,则巢由何遂不如舜禹?

《论语正义》: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魏巍,高大之称。

王充云:“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晋剑寔云:“舜、禹有天下不与,谓贤人让于朝,小人不争于野,以贤才化无事,至道兴矣。已仰其成,何与之有?”此直指任贤使能,为无为而治之本。

孟子云:“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又云:“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赵岐注孟子云:“徳盛而巍乎有天下之位,虽贵贱不能与益。舜魏巍之徳,言徳之大,大于天之为也。

《论语集注》:不与犹言不相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论语义疏》:舜受尧禅而有天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此二圣得时有天下,并非身所预求,而君子禅之也。一云:“孔子叹己不预见舜禹之时也。若逢其时,则己宜道当用也。”

王弼曰:“逢时遇世,莫如舜、禹也。”

江熙曰:“舜、禹受禅有天下之极,故乐尽其善。叹不与并时,尽感道契在昔,而理屈当今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