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01 学习的榜样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2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01

《论语·泰伯篇 8.17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赶上了又生怕失去。

【评析】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学记】学习的榜样

王鹏翔

《学而》篇第一章夫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所以夫子一生都在学习,一生都在实践,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思在其中。这一章特别能体现出圣人对于学习的状态和热情。

佛教有言:“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燃。”这是表达了对于修行的迫切和对生命的不可懈怠。夫子在此章虽然没有提及学问和修道的关系,但能感受到那种为道而发愤忘食,治学严谨,不容放过一分一秒的迫切感。

这种迫切并不是为了明天就能考上满分而夜以继日的埋头苦读,而是对于大道的丝毫不舍。这里的“学”本身就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学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学在于自我觉醒,在于能从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去体验“克己复礼”的真实妙用。后世的王阳明把这种功夫称之为“知行合一”,也就是要从思想上明白道理,并能完整的落实于生活。从思考到实践,再到思想的升华,是为学。然而,人是一个复杂的思想动物,或者自欺欺人,或者懒惰不前,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给自己一个不愿修学的借口。即使有时候突然于生活的实践中有一点小的觉悟,就沾沾自喜好长一段时间,而这个喜的过程实际上是放逸的过程。人一放逸,思想其实又在悄悄的退化,所谓不进则退。而圣人对于修学,丝毫不敢懈怠,在不断努力学思的同时还要反复的实践,探求。始终保持着迫切之心,以不知为耻之行,精进于学问。这是多么的热忱,又是多么的珍惜。

就好比参禅,直心追问那一句话头,于所得处不要停歇,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按语】

一、思想在没有到达一定的见地时,始终像一匹奔跑的野马,我们无从知道他下一个方向将要朝向哪里,要想真正能让我们的心和所做的事情合二为一,就要不停的去训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勤学不辍,于所得处,继续前行,总能有不同的收获。

 二、“学不及”是为有得,得后知不足,故而不及。“恐失之”是为求新知,俗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者,是也。

学而不停歇

犹恐失所得

大道日用觉

念念不松懈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学问无穷,汲汲终日,犹恐不逮。恐失之,既得又恐失也。

《论语恒解》:好学者无以尚之,其勤奋之心不可得而见也,擬之如不及而犹恐失则一息不敢,康道无尽,境功亦无尽时矣,子以望人,非但欲其鹜于词章芜杂之学。

《论语正义》:学子外入,至孰乃可长久;如不及,犹恐失之。

正义曰:“‘如不及’不及者,方学而入不及学也。‘犹恐失’者,既学有得于己,恐复失之也。如不及,故日知所亡。恐失,故曰无忘所能。”

《四书遇》:‘如不及’是赶上前;‘犹恐失’是怕落后。

《论语集注》:程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才说姑待明日,便不可也。”

《论语义疏》:李充曰:“学有交劳而无交利,自非天然好乐者,则易为懈矣。故如惧不及,犹恐失之,况可怠乎?”

繆协曰:“学自外来,非夫内足,恒不懈惰,乃得其用。‘如不及’者,己及也。‘犹恐失’者,未失也。言能恐失之则不失,如不及则能及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既有进取心,又有危机感,一般人很难同时具有这两种心态。学海无涯,学者永远都处在“不及”中,“犹恐失之”,学者任何时候都不会认为没有东西可学,相反,始终担心很多东西没学到,这就是为什么能“学而不厌”的真正原因。如此学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芳草:这世界上唯一不会被别人抢走的估计只有学到的知识,所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的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去实践,才能不失之,夫子终其一生在学在传播,还说“犹恐失之”。可见学习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知合本章之意乎?共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