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71 教育的真谛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3-1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71

《论语·述而篇 7.24

【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学记】 教育的真谛

王鹏翔

这一章总结和概括了夫子教人的四个中心,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学问,但这四个更为系统,更为具体,夫子也最为重视,所以特别罗列了出来。这一章是上一章思想的延伸。

“文”者,文章,典籍,诗书礼乐。凡是围绕仁道为核心的一系列理论知识,亦有游于艺者,但终归是为了领悟夫子所传的大道。

“行”者,躬行,实践,落实之意。一个人有再强的理论基础,不去实践,等于纸上谈兵,秀而不实,所学的东西也是空洞的。夫子主张为己之学,为提高自身修为而学,如果不是自觉的去体验和实践所知的理论,到头来,一切都是空的。

“忠”与“信”是为人的根本,是儒家思想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于内心,便是自我的要求,是仁性的显发,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后来被私利所遮挡而无从知晓。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明白了人生的追求并不只是为了名利财富时,逐渐开始注重自我内在的成长,一举一动皆发自自然时,仁心开始散发出光芒,忠信之本自然从心里流露出来,自觉的对人忠,对人信,不再有丝毫违背的念头。

“文”、“行”是方法,亦是教育的过程,后面的“忠”、“信”才是目的,没有方法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没有目的,方法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价值。

【按语】

一、文为向导,以达到知理,才能在日常中去行理,行理才能明理,明理之后自然知道了忠信的重要性,高大人格自然形成,一切所知所行与道相通,与道相应。这是夫子善于教人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终其一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文以载道,亦非道也,唯躬身实践方能得之,故以文首是也。文以明理,理明而后行才能行无悔。动静之间,皆以应理。从文至行,以行知文,文、行而后知忠信,忠信非文行所生,乃文行所导也。夫忠信者,仁心之显发,非约束规范所成,于自觉处本自具足耶!

文乃载道

行而知教

忠能仁心

信以立仁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如果作者没有深入潜心地学习研究《论语》,是写不出如此精准对教育真谛的感悟的。鲜花敬作者!

芳草:《公冶长》篇:“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子路是个勤奋的好学生,虽然学的比其它师兄弟慢,但一直信授老师的教言。 贤圣人说的再多,如果不按理去体验,毕竟无所受益。唯信道而行,方得取宝而归。一如佛门的闻,思,修!

Xiexia:教育的真谛是怎样把人培养成人和人才。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