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国孝亲 >> 人物寻访

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广大 ——记邴克兴父子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事迹

来源:大字


崆峒樵夫

   

   从历史上说,没有传承就没有文化;从现实上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甘肃文化老人邴克兴父子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事迹,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邴克兴先生一生爱好藏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文革结束,对中外名著陆续限量出版时,197751日劳动节,平凉新华书店首次限量发行,他让儿子在新华店门市部排了二十几个小时的队才如愿以偿的买到了一套《悲惨世界》。文化大革命初期,作为走资派的他,白天被红卫兵拉去批斗游街,晚上想办法找可靠的人把自己的书一点一点藏了起来,把书安放妥当为止,避免了红卫兵破四旧洗劫,直到文革结束。这些书籍至今安然无恙,妥善保存。他一生还爱收藏古钱币,节衣缩食,倾其所有都要满足他收集钱币的心愿。他为了编写《陇右邴氏》,他历时十年跑遍了榆中县有邴姓居住的村庄;他钟情文学,把诗歌当寿面,把散文当茶水,他在临去世前几天还修改书稿,写出了《心路纪程》两卷,《心路纪程》诗选两卷。让我们从他一生的点点滴滴,去俯视老文化人的心路历程,为祖国传统文化的振兴发扬汲取力量。

   邴克兴先生1930106日出生在甘肃省榆中县清水驿乡孟家山村一个家景中上的家庭里,因为他们父亲从小上过几年私塾,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童年的他在父亲的熏陶教育下,养成爱看书学习的习惯,这时他已经熟读了“三百千千”等传统启蒙读物。打下了深厚古文基础。解放前兵荒马乱、社会动荡,捐税过重,靠种地勉强生活维持。但是在这样条件下,父亲还是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洋学堂三墩营初级小学,后来考上了甘草高小,当时村里高小毕业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一人,高小毕业后升到兰州农业高级职业学校。1949年借着共和国成立的大好形势,正在兰州农校学习的他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并于次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革命大学结业后,被分配到陇东环县担任青年团区工委书记,渊博的知识和崭新的人生舞台,给了他工作的激情,他带领有志青年不懈奋斗。19527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先进分子;1955年平凉报与陇东报合并,成立平凉农民报他又被组织选拔担任“党的生活”栏目组组长,在新闻的天地里,他夜以继日地写稿,编发文稿,很快又被提拔为总编办公室主任;1958年被任命为副总编辑,对文学的痴情,对文化的热爱变为他努力工作的不懈动力,与文字结缘的报社生涯成了他终身爱好文化事业的生命底色,从而奠定了他钟情文化,献身文学的生活基础。

   1959年不到而力之年的他被地委安排筹建平凉地区工业学校,并被任命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当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质匮乏,白手起家建一个新学校是何等艰难,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就像初生牛犊克服种种困难,在不到一年时间运行正常,受到了领导的青睐;1961年又被调任平凉地区劳动局任副局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走资派批斗靠边站,关牛棚进学习班;1972年他又被组织安排筹建平凉半导体器件厂,并被任命为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在这里艰苦创业,带领职工顽强拼搏,当年建厂,当年投产,一个西北山区的一个无名小厂也生产像上海那样发达城市才能生产的电子产品,当时生产的3AD6 3AD30等产品,填补了甘肃电子工业空白,得到了省科技局和电子工业局的好评。1982年他被省交通厅选中参与撰写《甘肃省交通志》完成后又参与编写《甘南公路志》,在编史与修志中,他完成了一个领导到编辑的转变直至退休。

  移居老家的生活是无聊的,但他有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与理解,榆中周边的邴家人都是同一个祖先,但是年代久远,居住分散,没有家谱资料,只有零星几个宗牌和老年人口口相传的口头资料。他从几个长辈闲拉交谈时,几个长辈提议让他编写邴氏家谱。他面对几位长辈的意见,他坚定的答应下来,他想他作为一个本家族相对有点文化的人,有编史知识,他义不容辞。他把这样一个别人看来“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事情,却当成非弄个“水落石出”的大事,一件事,一个人,没有日夜地执着去求索,白天一村又一村的跑,晚上整理资料写纪录,有时候遇到没有人在家的情况,就到门外麦场上草堆里等候,直等到来人问清楚人员关系。有一年春节他骑自行车外出调查,在一处下坡不慎,把他摔倒在路边的水渠里,昏睡了两三个小时,清醒后又骑车上路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凭着这份超人的执着精神,奋战十来年,终于在2010年完成了10多万字的《陇右邴氏》,收集、整理、保存了大量文化资料,记录了很多过去的趣闻轶事,为甘肃姓氏文化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他热爱古钱币收藏,凡是遇到喜爱的钱币,只要遇到他一定千方百计购买收藏,并经常给《中国钱币界》杂志投稿,对历史上有关钱币年代、版别特点、材料铸造等问题发表真知拙见,受到专家赏识。2015年度被中国钱币界杂志评为中国泉界耄耋金寿老人,被称为甘肃泉界不老松。邴老去世后《中国钱币界杂志》专门发了讣文纪念。

  2019523日,邴老走完了他90年的人生历程,一个热爱文化的老人,就在52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容地离开了人间。留下各种图书文学资料4000余册,从先秦到民国的古钱币1000余枚,面对这些文化遗产,他的儿子邴永没有当无用的东西处理,而是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为图书资料整理出图书目录,整理出了钱币档案,准备编一本邴老古泉收藏的书籍,并对遗留稿件进行了整理。虽然他本人学识浅薄,但是由于受父亲的熏陶,邴永先生,也十分珍爱祖国传统文化,时刻注意收藏,平凉作家出版的文学作品、家谱、文史资料。邴永说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老人的文化遗产整理出来展示给世人,供爱好者参阅学习鉴赏。看到一位过六旬的人,满头花发,不顾身体多病的困扰,为传承父亲的遗物孜孜不倦,奋斗情景,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正是这样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后继者,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一代代发扬光大,遗传万年。

  让我们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崆峒樵夫王继儒2021828日写于鹤城平凉三余斋


其他文章

冠     名:平凉春生房地产开发公司
赞     助:酒仙网 平凉国际名酒城等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