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064第三届{爱国孝亲家教家风征文}耳濡目染中 无风胜有风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0-13

  耳濡目染中 无风胜有风

  064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大多数70后一样,长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读书不多,母亲一字不识。面向大地背朝蓝天,单纯质朴的他们,做梦也办不到能从文化的高度,总结提炼出什么家风、家训之类的东西。而他们身上,也从来不乏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传承,并一起延续至今的,那些诸如勤劳善良、坚忍不拔之类的优秀传统和崇高品质。从呱呱坠地到学生时代,长期生活父母身边,一路走来,自然少不了他们平日一言一行的熏陶感染。于是,不知不觉当中,一股清透澄彻的家风之溪,便在两代人之间悄然而成,潺潺流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农村,虽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城市相比,仍然显差距明显。那时候,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辛辛苦苦下来,若是遇上好年份,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否则的话,甚至连口粮也得靠政府救济。为了生活,不管春夏还是秋冬,父母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一年到头难得清闲几日。本来过年,是乡下人最为期盼的喜庆欢快之日,可对我们家来说,却又偏偏成了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当时,家里开着一个面条坊。每当逢年过节之时,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或多或少,几乎家家都要来加工一些。虽然挣钱不多,但那个火暴的场面,至今记忆深刻。腊八前后,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台现在早已成了文物的老式手搅面条机,更是从到早晚,咯吱咯吱转个不停。由于所有工序全靠手工来操作,所以,父母当时辛苦劳累的程度,自然不难想像。

  父母平时,不但自己省吃少用、非常节俭,而且对我们也要求十分严格,从不多给我们一分零花钱。一天,村里来了个货郎,望着玻璃箱里玲琅满目的小玩艺,痒痒无比的心里早就越蠢蠢欲动了,尤其是那个带钥匙环的小地球仪,更是喜欢得不得了。虽然只有微不足道两毛钱,但向母亲提出要求时,仍然被她以乱花钱为由严辞拒绝。当时还小不大明事理,为此,还记恨了母亲很长一段时间。但现在想起来,也难怪,如果不是日子所迫,谁又在给乎孩子买一个小小的玩具呢。毕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就算是一两毛钱,也仍然意味着几盒火柴,几个蜡烛等生活必须品。后来,也曾和母亲提起过这事,本来只想开开玩笑,谁知没料到,深深的愧疚之情,还让老人家不禁眼眶湿润、喉咙哽咽了许久。而自己心里,为此也多少有些后悔与不安。

  那时候,作为为数不多的读过几年书的人,父亲一直深受村里人敬重。家家户户有什么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前去主持。由于把谁家的事,都当自家的来看待。所以不负众望,多少年来,凡是父亲经手过的事务,没有不顺利完成、圆满结束的。当时,请托之人也有不少拿烟拿酒,表示心意的。而记得清清楚楚,父亲从未收过谁的东西。每次,他总是说,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若是收了东西,莫不是当外人看待。

  还有一次,父亲还差点成了大名鼎鼎的“明星”。当年,父亲曾从水坝里救起过一个孩子。当时,领导执意想把他树立“先进典型”,号召大家宣传学习。但最终,这事却在父亲的执意反对下,不了了之。多少年后,我曾不解地问父亲,人本来就是你救的,为什么不让更多人知道呢。父亲这才半开玩笑半真实地向我解释说了其中的原委:人确实是他救的,但真实情况是,当时他正在水坝附近干活,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救命。起初,他疑心是我,才不顾是个旱鸭子,稀里糊涂就跳入水中。事后才得知,救上来的孩子不是我,而是邻居家的。所以,用父亲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这等于救了自家的孩子,本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呢!”

  发生在父母身上,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小事,表面看,似乎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究其本质,却正是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让我得到春风细雨般的滋润与感染,自小便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常识和道理,进而为今后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路上,父母伴我行,无风胜有风。其实,家风并不见得非得要一字一句写出来,也并不见得非要念念不忘挂嘴上。有时,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当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似乎更能彰显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姓名:逯富红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