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38 第二卷 明伦(56-59)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38
第二卷 明伦(56-59)
秦敬修◎编著 秦治◎整理
明伦56
【原文】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2),既得之,患失之(3),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4)。
【注解】
(1)鄙夫:鄙陋没品德的人。与:疑辞。哉:叹辞。
(2)患得之:只愁权势得不来。
(3)患失之:愁到手的权位又失掉。
(4)无所不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权力小,就吮痈舔痔以媚上,权力大,就敢于弑父与君)。
【译文】孔夫子说:“鄙夫可参与事君吗?啊!他没得到权势禄位时,只愁得不到手,已得到手,又怕失掉了。倘愁失掉到手的权势禄位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明伦57
【原文】孟子曰:责难于君谓之恭(1),陈善闭邪谓之敬(2),吾君不能谓之贼(3)。
【注解】
(1)责难于君:胜己私以复天理,由常人学到聖贤所做所为,本是难事,责求君一定要做到。
(2)陈善闭邪:开陈善道,禁闭邪心。
(3)贼:贼害其君。恭形于外,敬存于中。
【译文】孟子说:“责求君做到克己爱民的难事,就是对君恭而有礼。开陈善道,闭塞邪心就是敬君。倘说吾君不能为善,这是贼害他的君。”
明伦58
【原文】有官守者(1),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2),不得其言则去。
【注解】
(1)官守:以官为守,各司其职。
(2)言责:以谏言为职责。
【译文】孟子说:“有官职当守者,不得尽其职之所为则辞去其官职。有谏议责任者,三谏而不听则辞去。”
明伦59
【原文】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注解】王蠋:齐国画邑人,按《通鉴》:“燕将乐毅破齐,闻蠋贤,使请,蠋以此言拒之,遂自刭死。事二君:朝事秦君,暮事楚君。更二夫:夫死改嫁。
【译文】王蠋说:忠臣不奉事两个君,烈女不更嫁两个丈夫。
以上第二章明君臣之义
秦治寄语:
大忠为民
2012-03-26
致忠心于某人、某几个人或某团体的,只能称为小忠。君子有大忠:日孜孜以修齐治平为务,为天下人民谋福祉。
愚忠是儒学忠孝主张的产物吗?非也,确切地说,愚忠是独裁皇权强加给臣民的无理戒律,是专制独裁者为了达到唯我独尊的目的而鼓吹君权神授、忠君卑臣、皇权无上等等。要求所有臣民无限忠于皇帝,无限热爱皇帝。这里的无限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必需的,是用来束缚臣民的精神枷锁。
孔子所倡导的君臣大义,是指国人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讲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里所说的君是指国家,非专指某个人,臣指臣民,是全国的老百姓。忠君的终极目标是忠于全国和谐共存,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事业,君主能代表这样的事业,才值得尊重,否则君主某人就是要被遗弃,要被天下人民共弃之的民贼。比如纣王无道,周武王伐而灭之,孟子曰“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是赞扬周武王顺应民心,伐暴救民的伟大功业。
孔子所倡导的“忠”,不只是君臣大义,更主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尽己之心的忠,是忠诚无私,尽心于人而不欺于己的忠厚诚实。是尽心力以奉公、任事、对人的美德。
孔孟典籍论忠者:“教人以善谓之忠,”孟子之忠也。“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之忠也。尽己之心谓之忠,为政则“行之以忠”;于友则“忠告而善道之”;于言则“言思忠”者,孔子之忠也。
《晏子春秋》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对曰:“有难不死(不因卫君而死),出亡不送(君逃亡时不护送)。” 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不逃亡) ,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於君,不能与君陷於难。”
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罢免)。”是故霍光废昌邑而称忠矣。
由是可知,去暴宜民为大忠,唯君欲是从而昧理悖义为愚忠。故曰:认为愚忠是儒学忠孝主张产物者,不学无知之徒也。君子行大忠:日孜孜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先务,为天下人民谋福祉。
作者简介:秦治,甘肃崇信人,1948年生。建筑工程师,儒家学者,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自幼传承家学,热衷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其事迹被平凉电视台《走近百姓》、崇信电视台《百姓生活》《崇信新闻》等栏目摄制为专题片。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