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09 回归人性从孝养父母开始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09
《论语·学而第一》1·9
【原文】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集 义
《义疏》:丧为人之终,人子宜穷其哀戚,是慎终也。追远,终宜慎也。久远之事,録而不忘,是追远也。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徳既厚,则民咸归。
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也,追远者,祭尽其敬也。
《点睛》:厚是本性之徳,复其本性,故似归家。
江谦曰:教民慎终追远,其事甚多,不但丧尽其礼,祭尽其诚而已,小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便是追远。饭食已讫,一箸一器必安放整齐,便是慎终。
《集注》: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追之。
《正义》:当春秋时,礼教哀微,民多薄于其亲,曾子讽在位者,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君子事亲有三道;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
《恒解》:祖宗父母吾身所由来,天性之良于此,发现最为真切。为上者能于父母之终也,哀礼并至祖宗之远者,爱慕追思则其至性所流情,文交挚凡有血气莫不感而生悲,况复下民亦复谁无父母,触发其天性之良。而显示人伦之则,民莫不革面从忠归于仁厚矣。
《讲要》:父母之丧,以哀戚为重,厚德由行孝而来。
《新解》:明知其人已死,而不忍以死待之,此即孟子所谓不忍之心。于死者尚所不忍,其于生人可知。
《别裁》:终就是结束,远就是远因。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
回归人性从孝养父母开始
王鹏翔
曾子当时说这句话是有一定的原因。当时礼教衰落和今天的情况大致相同,对于逝者的丧礼和祭奠五花八门。有烧各种纸币者,有在丧礼上跳艳舞者,无所不用其极。种种的表现方式,只是一种贪欲罢了,世人觉得越是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越是要在祖宗父母的丧礼祭奠上要表达出来,以祈求逝者的回馈。让人啼笑皆非。毫无哀思缅怀之情。对于父母的孝养也不过是以物质来满足。若人能以慎终的诚意来完成一切即将结束的事物,怎么可能不会有好的修养呢!
就在最近几日,一只无人照看的小狗在街上四处咬人,警察果断处置,将狗打死。结果招致爱犬人士的强烈不满,上街游行,滥用网络暴力。对当事民警进行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如果当时这只狗将人咬死,又应该如何去办?人性应该是先来爱人呢,还是先爱狗呢?如果两者之间,把狗的生命看得比人还重要,那爱心又有何用?爱护动物本来是爱屋及乌的人性养成,绝不是以伤害人的生命去赡养狗。只有建立在爱人的基础上的爱,才能保护我们的人性,并回归于厚德!
审编发布:秦荣光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300余篇。
精选留言
风信子:前几年和小婶讨论过葬礼的问题,当时我很困惑,为啥人死了还要搞那么大的排场,还要搞好几次。后来经历了几次终于可以理解。但给我最震撼的是在姑妈的送别仪式上,当推向火炉的那刻,表哥的那句:‘妈妈!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