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75 第二卷 第四篇 周子《通书》<4>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6-08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75

第二卷·天人一贯2.4.2

第四篇  周子《通书》<4>

附:朱子《通书解》

诚下第二<上>

【原文】

(1),诚而已矣。

圣人之所以圣,不过全此实理而已,即所谓“太极”者也。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之性也。百行,孝、弟、忠、信之属,万物之象也。实理全,则五常不亏,而百行修矣。

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2)。

方静而阴,诚固未尝无也。以其未形,而谓之无耳。及动而阳,诚非至此而后有也,以其可见而谓之有耳。静无,则至正而已;动有,然后明与达者可见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3)。

非诚,则五常百行皆无其实,所谓不诚无物者也。静而不正,故邪;动而不明、不达,故暗且塞。

故诚则无事矣。

诚则众理自然,无一不备,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矣。

【注解】

(1)圣:圣人,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人智识高超,德性诚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2)明达:通达,懂得;通晓。

(3)邪:不正当,不正派,险恶。

【述评】

“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圣人依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就是作人的最高标准,人极以诚为本。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敬、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编者注】

①百行:各种品行、德行。如孝、弟、忠、恕、温、良、恭、俭、让、廉、耻、刚、勇、直等等。

②五行:金、木、水、火、土。

③“方静而阴,诚固未尝无也。以其未形,而谓之无耳。及动而阳,诚非至此而后有也,以其可见而谓之有耳。静无,则至正而已;动有,然后明与达者可见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程子所说的“静无而动有”,并不是说处于静的状态时“诚”就不在了,处于动的状态时“诚”才出现了。而是当处于静的状态时属于两仪中的“阴”,“诚”本来并不是不存在,只是它还没有明晰的显现出来,所以才说是“没有”。到了动的状态而属于“阳”时,“诚”并不是到这时候才出现了,只是由于它已经显现出来了,所以才说是“有”。程子所说的“至正而明达也”,意思是说,所谓“静无”,实际是指“诚”正处于“至正”即最正的状态。所谓“动有”,实际是指“诚”在这时候已经明达可见了。固,本来、原来;固然。

朱子简介(上):朱熹(1130.10.18-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庵,晚称晦翁,文,世称朱文公。宋朝徽州婺源县(今江西婺源)人。尊称为朱子,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宋朝伟大的理学家、诗人。朱子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位者。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双重遗产也是源于朱子。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是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

编审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