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46 为政以正 (《论语·宪问》14.16)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9-17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46

《论语·宪问篇》14.16

【原文】子曰:“晋文公(1)谲(2)而不正,齐桓公(3)正而不谲。”

【注释】

(1)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

(2)谲:音jué,欺诈,玩弄手段。

(3)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著名的霸主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译文】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评析】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时代两位著名政治家的评价截然相反呢?他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对时人的违礼行为一概加以指责。晋文公称霸后召见周天子,这是严重的违礼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孔子说晋文公诡诈。齐桓公虽然也称霸,但尚能尊重周天子按周天子的意见办事,孔子认为他的做法符合于礼的规定。所以,他对晋文公、齐桓公作出上述评价。

【学记】为政以正

王鹏翔

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晋文公和齐桓公相继为春秋时期名誉天下的霸主,联合诸侯,尊王攘夷,是一代枭雄,他们都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但就各人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夫子对他们各自的修养和胸怀作了如此评价。

谲者,诈也,晋文公这个人善于权术,性情和手段有些诡诈。通过《左传》关于晋文公践土之盟的记载上可以看出他的诡诈之术;事情发生在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召周天子到践土,以接受各国诸侯的朝礼,这有点像三国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正者,正义,正派。齐桓公这个人很正派,他在葵丘会盟诸侯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安排都严格按照周天子的意思,不敢自作主张。

【按语】晋文公和齐桓公各自代表了谲与正,正不足则谲有余,而谲之不足,正能反补。虽说两者均为霸主,但以正为政,其国运定比谲者来的牢固久远。

晋齐同霸主

正谲各有持

圣人论以此

劝人正治事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谲即不正,正斯不谲,辞旨甚明。宋儒沿孟、尊王贱霸之义说此章。谓桓、文心皆不正,惟桓为彼善于此。清儒反其说,谓谲者权诈,诈乃恶徳,而权则亦为美德。晋文能行权,不能守经,齐桓能守经,不能行权,正是各有长短。今就本文论,显有桓胜于文之意。

《四书恒解》:五霸皆非正道,而齐桓豁达犹有近正之概,至晋文纯用机智,害义益甚矣。

《论语正义》:郑曰:“谲者,诈也。谓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亡狩于河阳。’”

马曰:“伐楚以公义,责包茅之贡不入,问昭王南征不还,是正而不谲也。”

正义曰:“晋者,国名,周成王弟叔虞所封也。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

毛诗序曰:“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法而不谲,古人以为齐桓为齐桓之过,则守正为齐桓之所长,权谲为齐桓之所短,较然甚明。然则晋文公谲而不正,亦是嘉其谲,而惜其不正可知矣。

《论语集注》: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恒公伐楚,仗义执言,不有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论语义疏》:江熙曰:“言此二君霸迹不同,而所以翼佐天子,以绥诸侯,使车无异辙,书无异文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心正才能念正,念正才能行正,行正才能事正。齐恒公国运久远无可厚非。

颜姐:"虽说两者均为霸主,但以正为政,其国运定比谲者来的牢固久远。"圣人之意,框扶正气,远离谲诈,才是正道。

芳草:靠诡诈比靠正义取得成功的机率容易的多,但在以后的发展是否长远定然不同。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创立了魏国,半抢半创的江山没几十年,被以同样手段的司马懿抢走了。江山如是,人生亦然如是。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