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41 心灵需要脱贫 (《论语·宪问》14.11)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9-1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41

《论语·宪问篇》14.11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孔子说:“处于贫困而不生怨恨,是很难做到的。生活富余而不骄傲,是很容易做到的。”

【学记】心灵需要脱贫

王鹏翔

此章当从三层意思分析

其一:当一个人的生活过得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时,思想是极为复杂的,情绪上也很难控制。自卑心极重,别人的一个眼神都能刺激到情绪的波动,走到低处怕被人笑话,走到高处又怕被人小看,极容易升起怨恨之心,所以家穷了,容易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因素,日子过的苦不堪言。孔门弟子中的颜回就生活在这种贫穷中,依然欢喜、快乐,这样的修养是极为困难的。事实上,生活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那才是真正的贫困贪婪的心始终走不到满足的彼岸,惟有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解决生活上的贫困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的有滋有味,所谓“此心安处是吾家”,但谁又能够自愿去先富其精神,再富其生活呢?

当一个人富有的时候,想让他做到不骄傲,是极为简单和容易的事情,所以,夫子才说富而好礼。生活富有了,视野开阔了,就会关注到思想上的问题,如果有人加以引导,很容易接受文化上的洗礼,从此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富翁,当然,不愿学习的暴发户除外。

其二:夫子借此章阐述了为政之道,也就是管理之道。作为领导,无法解决民生问题,民众吃不饱,穿不暖,容易怨声载道,出现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所以老祖宗在造字的时候,把“饭”字用食物和反字加在一起,老百姓没有食物吃就容易造反,由此便知,民生是为政的头等要事。想要建立一个有礼教的文明社会,就要使民富裕,富裕了再来教化要比贫困时去管理更有效果。

其三:怨恨和骄傲是人生成长中最大的障碍,人穷了容易怨恨,等某天富有了,又容易目中无人,飞扬跋扈。想要熄灭种种的人生烦恼,当从消除怨恨、埋怨、骄傲开始做起。

【按语】怨恨容易让人失去理智,并不能改变当前的困窘。骄傲只是自欺欺人的表现,睡在功劳上做梦的人,不会有将来。

贫困生怨恨

富裕礼能兴

欲除烦恼根

当锄骄怨恨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难安于贫,斯无怨。不恃其富,斯无骄。颜渊处贫,子贡居富,使颜渊处子贡之富则易,使子贡居颜渊之贫则难。

《四书恒解》:贫而有以自乐,富而有以及人,仅以无骄了事世之守财虏,亦或能之,惟贫而无怨者富,必能好礼。

《论语正义》:汉晋春秋:“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孟子曰:“制民之产,仰足事父母,俯足畜妻子,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驱而之善,则无骄也。轻者,易也。言此者,明在位者当知小人之依,先其难者,后其易者,富之而后教之也。”

《论语义疏》:江熙云:“颜原无怨,不可及也。”“若子贡骄,犹可能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只有修养出一颗平常心,才能面对一切如一不动,宠辱不惊。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六祖大师的“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精神富足,心灵脱贫。

芳草:一个人或国家长期处于困境,很多时候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不生怨气是很难的。但世间总还是有许多乐观豁达、修为很好的雅士,苏东坡一生波折坎坷,被贬到当时贫脊的岭南,作诗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灵从容有了归宿,哪里都是自己的故乡。

颜姐作者把孔子的论点从三个层面作了淋漓尽致的译释!深入浅出的解说,尽详圣人对人品修养的境界要求,同时针贬古今时弊!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