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39 协作的力量 (《论语·宪问》14.9)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9-09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39

《论语·宪问篇》14.9

【原文】子曰:“为命(1),裨谌(2)草创之,世叔(3)讨论之,行人(4)子羽(5)修饰之,东里(6)子产润色之。”

【注释】

(1)命:指国家的外交文书。

(2)裨谌:音 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姓裨名谌。

(3)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4)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即外交事务。

(5)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

(6)东里:地名,郑国大夫子产居住的地方。

【译文】孔子说:“郑国对外发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世叔组织讨论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加以修改修饰,子产作最后修改润色。

【学记】协作的力量

王鹏翔

为命,即辞令,有别于政令,是为外交文书。郑国在子产执政时期,和其他诸侯国举行外交活动,需要作外交文书时特别慎重,通常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

据《郑世家》声公五年记载,子产是郑国国君成公的儿子,为人仁爱,忠君爱人,孔子每次到郑国,都要和子产相聚,亲如兄弟,当孔子听说子产离世的消息时,悲伤不已,泣曰:“古之遗爱”。

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云:“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予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这段历史上所记载的顺序和此章虽然有出入,但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还记录了卫国的北宫文子对此四人的评价;他认为子产是一个知人善任的贤才,子叔这个人能写出文词优美的文章,善于作辞令,是一个能言善辨的人。公孙挥能知道其他诸侯四国的真实情况,裨谌这个人有战略眼光。

以上是结合历史记载,对此章的背景作了论述。夫子在经文中所说,必有他的用意,具体分析,或有三点。

其一:夫子在赞叹子产的为政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产以他的仁厚之徳感召了很多的人才为国效力,并能知人善任,量才而用,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发挥。团队的发展在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用人才。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上位者应学会善于使用人的长处,以避其短。

其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写一份外交文书都要四个人来完成,想要办成其他大事,更要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再有才能的人,也不可能干完所有的事情。

其三:慎重国事,外交文书为什么要四个人来完成?子产分别聘请了有战略眼光的裨谌;善于发现问题,并愿意和大家讨论的世叔,了解其他国家国情的子羽。裨谌可以保证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世叔则能在本国与别国的利益上作出一个中道的结论,子羽则能保证这份文书符合其他国家的国情,以表达对其他国家的尊重。

一份文书都要如此严谨,其他事情须得更加谨慎才好。

【按语】有徳的人就可以聚拢同道,爱人的能包容每一个人,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才有知人善任,唯才是用的可能。不能容人的人,不会发现人的长处。

子产徳行具

贤人此相遇

团队共相济

天下兴仁义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本章见郑国造一辞命,如此郑重。又见子产之能得人而善用,与群贤之能和衷而共济。即由造辞命一事推之,而子产之善洽,亦可见矣。

《四书恒解》:夫子本意只是言四子之于为命各有所长,皆可取法,非谓其共为一命,始成以篇好文字也,盖当时君命虽略具于简书而临时酬对,全赖使者之才,列国相与,仓促应对,安得共为商议。

《论语正义》:孔曰:“裨谌,郑大夫氏名也。谋于野则获,谋于国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则使乘车以适野,而谋作盟会之辞。”

马曰:“世叔,郑大夫游吉也。讨,治也。裨谌既造谋,世叔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子产居东里,因以为号。更此四贤而成,故鲜有败事。”

正义曰:“‘裨’,郑本作‘卑’。”

《论语集注》: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知人善用,人尽其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