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20 你有远见卓识吗(《论语·子路 》13.20)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8-09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20

《论语·子路 13.20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邻里乡党们称赞他友爱兄弟。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出言必守信,做事必果决,贯彻言行坚定的像石头一样,甚或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这是小人之为,但也可以算得上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学记】你有远见卓识吗

王鹏翔

子贡是最喜欢和夫子探讨问题的门弟子,而他请教问题的方式也很有特点,其一:他总是主动的。其二:通常不会只问一次就能善罢,必是以一个问题不断的向上或者向下去延伸,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其三:以一个问题为主,而他的本意又非在此问题上,必有所指。这在夫子的门弟子中是比较独特的,这是子贡性格的优点而夫子就如一位慈祥的长者,早已对其真实想法有所觉察,亦不暴露出来,凡所问,全都以中肯的态度作答,并不动其他多余的心思圣人温良恭俭之貌与子贡贤人善思善问之貌,各尽风采。

今此问,子贡以怎么样才能称得上‘士’为开问,孔子以十二字,两个标准来概括如何为“士”。第一、“行己有耻”,心有耻辱之感,凡是不善者,为恶者,一旦有所预见,必能将此种种恶事、邪念就此断除,决不纠缠,以耻辱之感自我约束。第二、“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使为出使,君也并非单指君主,也有可能是君子,或者有德行的人。受命于君主、君子,只要答应了,无论身在何方何处,必能不辱使命,保证将受命之事完成。凡此两者,就是一等一的士。

借子贡之口,我们才知“士”也分层次,第一问是最上等的士,另外还有两等,随后之言,也可以当成中等和末等。

所谓中等之士,也有两个标准,第一、“宗族称孝焉”。为人对父母很孝顺,既有孝的事实,又得到了宗亲的认同和相继相仿,使孝之风气弥漫于周围的宗亲。第二、“乡党称弟焉”。在家能友爱兄弟,做到兄友弟恭。在外与人相处时很友,很宽容,乡党邻里受其影响,亦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社会风尚。

所谓末等之士,亦有两个标准。第一、“言必信”,信就是信用,言语上答应的事,一定会兑现。第二、“行必果”,行为果决,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性格如“硁硁然”硁比喻坚硬的石头。虽坚定不移,却不分善恶,不辨是非,这样的个性,即使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却不分善恶、不通道义,知识浅薄,所以为小人之“士”也。

子贡这次在表面上是向夫子探讨“士”的问题。未了,在最后却又顺藤摸瓜的问了一个有点很八卦的问题,透过经文,回味一下他的本意,很有意思,在此适当发挥一下。子贡问夫子说:“您上面说了‘士’的三个等次,既有上等之士,又有下等之士,听了您的讲解,很是受益。那么,综合这三个特点,您认为当今的这些执政者们算是‘士’的那一等呢?”孰料,夫子的回答则更彻底,直接来了一句“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和筲皆指容器,不过两者的容量都很小,夫子的意思是这些人的气度容量就如斗筲,连小人之士都算不上了。原来在夫子看来,当时的执政者和士大夫,都是小人里面最小的人,根本不值一提。难怪春秋时期那么乱,即使是圣人在世,也是回天乏术,原因全在于这个时期官员的心量、眼界都不大,难以承受圣人如虚空大海般的远见卓识。

【按语】读此章,无比感怀圣人的智慧和敦厚,亦赞叹子贡的机智和善问。士有三层,人分九等,无论是小人是君子,气度和容量决定了人的品质。容量不够,格局不大,纵然有成堆的黄金置于眼前,也难以承载。在人才的使用上,纵然有圣贤在旁也不懂启用。如此来看,厚德载物的徳行里,必然有容量与气度的成分。若果不然,就是小徳,于善者,亦是小善,离君子境地相差甚远矣!

士者有三阶

斗筲最该切

量大盛万物

学者当警觉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心知有耻,则有所不为。此指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才足以有为者。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即其足以有为。孝悌之士,其本已立,而才或不足,故其次。

小石坚确貌。不务求大义,而专自守于言行之必信必果,此见其识量之小,而才亦无足称,故称之曰小人。然虽乏才识,亦尚有行,故得为孝悌之次。

《论语》言辞如婉,然多于至和中见至刚,于至婉中见至直,如此处即是。

《论语正义》:孔曰:“有耻者,有所不焉。”

郑曰:“行必果,所欲行必果敢为之。硁硁者,小人之貌也。抑亦其次,言可以为次。”

正义曰:“‘士’谓己仕者也。聘使之事,士为摈相,故言‘使于四方’。又子贡问今之从政,从政者,士之从仕于大夫而为政也。”

曾子制言上:“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又曰:“故君子不贵与道之士也。夫有耻之士,富而不以道,则耻之;贫而不以道,则耻之。”

“不辱君命”者,君命已出,使当守礼达辞,不使君命凌辱也。

白虎通宗族篇:“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孟子离娄篇:“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

赵岐孟子注云:“大人仗义,义有不得必信其言,子为父隐也。有不能得果行其所欲行者,若亲在不得以其许友也。”

郑曰:“噫,心不平之声。筲,竹器,容斗二升。算,数也。”

正义曰:“斗筲之人”言今之从政,但事聚敛也。

《论语集注》: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论语义疏》:李充云:“居正惜者当迟退,必无者其唯有耻乎?是以当其宜行,则耻己之不及;及其宜止,则耻己之不免;为人臣,则耻其君不如尧舜;处浊世,则耻不为君子;将出言,则耻躬之不逮。是故孔子之称丘明,亦贵其同耻义,苟孝悌之先者也。”

李充云:“古之良使者,受命不受解。事有权宜,则与时消息。排患释难、解纷挫锐者,可谓良也。”

繆协曰:“虽孝称于宗族,悌及于乡党,而孝或为未忧,使于四方,犹未能备,故为之次者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著,师《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应是君子所为,“人无信不立”。但后面加上一句“硁硁然小人哉”,夫子是在告诉学人:对于君主、圣贤、君子的承诺必须有信,但对于邪恶的、小人的恶言,知道其行恶带来的恶果时必须不承其信,否则就成为恶的一份子了。佛门有说:行善必须有智慧的力量在,否则就是愚昧之人了。互勉!

颜姐辛苦王老师了!坚持每天一篇。喜欢论语,言语精辟,三两句话,就是一个典故,一个道理,平时好多口头禅很多经典,原来都出自论语!好似这个成语:行己有耻。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