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38 因势利导与顺其自然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138
《孟子•离娄下》8.26
因势利导与顺其自然
【原文】孟子曰:“天下之言性(1)也,则故(2)而已矣。故者以利(3)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4)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5),可坐而致也。”
【注释】
(1)性:本性,指人以及世间万事万物得以生存的道理。“性者,人物所得以生之理也”(《孟子集注》)
(2)故:缘故,本原,根源;原来的、本来的样子。
(3)利:顺从,适合。“利,犹顺也,语其自然之势也。”(《孟子集注》)
(4)凿: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5)日至:夏至与冬至,这里指冬至。“必言日至者,造历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也。”(《孟子集注》)
【译文】
孟子说:“天下人讨论人及万物的本性,只要按其本原就可以了。按它的本原谈论,应该以合乎自然法则为根本。之所以厌恶所谓聪明的人,是因为那种聪明的人常常私智穿凿,牵强附会。如果聪明的人能够像大禹顺势疏道治水那样做的话,也就不会被厌恶了。大禹疏通流水,是让水不违反自然,因势利导的疏通。如果聪明的人也使自己不违反自然法则行事,那么也就更聪明了。苍天虽然很高,星辰虽然很远,只要能用心寻求它们运行的本原,即使千年以后的冬至,也能坐在家里推算出来的。”
【解读】
本章孟子通过对“性”和“智”的讲解,旨在阐明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从事物的本原,也就是事物的固有特性出发,都必须遵从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规律。绝不能像那种所谓聪明人一样去牵强附会,违背自然规律做事。而应该像大禹治水那样,抓住事物的本性,因势利导。如果做为领导人,就应当善解民心民意,因势利导施政治民,遵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施政规则教化人,领导人。唯有善解人意,顺从人的善本,知人善变,政随民意,才能被称之为“智者识人”的卓越领导人。
孟子首先讲到“性”的问题。这个“性”的意思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指人和事物的本性。所有事物都有它的本性、它的特质。对于任何一件事物,我们都要用适合其本性的方法去引导它,发展它。
“天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是说,对天下所有的万事万物,以及人性的认识与研究,都不要脱离其本性这个原理。都要实事求是的遵照万事万物的根本与原理来理解、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对于人与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不要脱离本原,不能以个人自以为是的思想意识,来认识人与事物。人有人的本性,物有物的本末,事有事的因果,这都是孟子所讲的“天下之言性也”的道理。《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此之论段正契合“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的道理与规则。总而言之,这段话说的是,要实事求是的看待天下万事万物,要遵从自然法则来论人说事。
然后孟子通过“小聪明”与“大智慧”正反两个方面,讲了“智”的问题。为什么会讨厌小聪明、讨厌小技巧呢?因为这些是穿凿的、牵强的,不是适合的方法,而是采取一种违背事物本性的方法去做。“为其凿也”是不善解人意,缺乏理解人的感情变化,沒有“智者识人”与中庸权变的能力。所以他才不能审时度势,遂机应变,以求随人所愿来调整治人方法。“为其凿也”的行为内涵,就是自用专权,死搬硬套的方法治人做事。俗话称其谓“凿死理”,是“治而不治,反其智”的问题。做为领导人之所以使人厌恶,是因为不善于知人善变,是刚愎自用的个人主义所致。
比如大禹治水,和他的父亲鲧就很不一样。鲧采取了堵的方法,可是堵不住,所以最后治水没有功效,受到了惩罚。大禹继承了他父亲的治水工作,但他采取的方法是导水,挖河道,让水顺着河道流走。他遵循水的本性,因势利导,让水顺着河道走,不需要很费事,水就给治住了。就是说,智者做事,会遵循事物的规律、事物的本性,用适合其本性的方法去做,不用很费力,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孟子最后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如果求到它的法则,求到它的根由,那我们就可以推测未来,推测出来一千年以后的冬至。也就是说,我们要遵循事物的本性,不能违背它。孟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天下万事万物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都像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一样,即使千年万年也是不会改变的。这也就是说,“天命”这个自然规律,靠人力是无法改变的。对于政权治理而言,百姓喜仁、恶暴,人心向仁、向善,也如同天体运行、斗转星移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只是在某些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少数人的心智会被私欲所蒙蔽,被环境所牵绊,从而产生某些背善作恶的行为。这同样需要寻其本原,查找出产生此类现象根源,然后因势利导,予以纠正,使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