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39 君子的风骨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39
《孟子·公孙丑下》4.2<上>
君子的风骨
【原文】孟子将朝王(1),王使人来曰:“寡人如(2)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3),不识(4)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5)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6)。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7)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8),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9)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10)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注释】
(1)王:指齐王。
(2)如:宜,当,应当。
(3)朝,将视朝:第一个“朝”读zhao,即“清晨”的意思:第二个“朝”读Chao,意即“朝廷”,视朝即在朝廷处理政务。
(4)不识:不知。
(5)造;到,上。
(6)东郭氏:齐国的大夫。
(7)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
(8)采薪之忧:本意是说有病不能去打柴,引申为自称生病的代词。薪,柴草.
(9)要(yao):拦截。
(10)景丑氏:齐国的大夫。
【译文】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读解】
孟子打算主动去见齐王,他的目的无非还是一个,那就是劝齐王践行王道理念,推行仁政治理。当此时,齐王却正好派人来通知孟子,说他本人想亲自来拜访孟子,但由于身染寒疾,不便前来,让孟子在明天早朝时前来拜见他。孟子则以自身有疾婉言拒绝。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他的弟子公孙丑对这种做法很不理解。由于孟子没有如期上朝拜见齐王,齐王就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还带来了医生。他的弟弟孟仲子一边应付说孟子昨天真生病了,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一边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让他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对这件事更不能理解。孟子则以齐国人不与齐王谈论仁义的事,反驳景丑认为自己对齐王不恭敬的指责。本章接下来还有一段对话(见【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40),是景丑从礼仪方面指出孟子的做法不合礼节。孟子则以商汤王对待伊尹,齐桓公对待管仲之事给与了充分的说明,即“贤才可拜不可招”。
孟子之所以不愿意被呼来唤去,是因为自己主动要去朝见是一回事,被召唤去朝见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孟子才有被景丑等人所不理解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孟子有,就是孔子也是有的。我们读本章,有些地方就与《论语•阳货》记录孔子虚与委蛇对付阳货的情况相似。说穿了,是因为凡是自视甚高的人都很注意自己的立身“出处”。这种做法,在民间的看法可就不一样了,说得好听一点是“清高”,说得不好听一点是“拿架子”,再说得难听一点那可就是“迂腐”了。
实质上,这绝非圣人和亚圣的清高或迂腐,而是出于对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否被采纳、被重用、被推行的可能性的考量。孔子明知季氏违逆君臣之道,一心专权,不可能采纳自己施行仁政的治国方略。邀请他也只是想利用他的名声,拉大旗作虎皮,装装门面罢了。作为圣人,他不可能为虎作伥。所以,即使季氏的家臣阳货如何邀请,他都不屑一顾。只是出于礼节,才虚与周旋而已。亚圣孟子也和孔子一样,力求自己的仁政主张能得以推行,所以他审时度势,希望能被齐王重用。但他并不愿意被齐王呼来换去,而是要么主动去见齐王,要么齐王亲自来拜见他。因为这代表着齐王对他的重视程度。只有得到重视,才有可能采纳并推行他所主张的仁政治理。反之,若应招前往,齐王也仅仅会把他当做一般人,让他听命于左右,而绝不会施行他的仁政治理理念。
圣人和亚圣的如上行为,无疑也是在告诫世人,作为君子,就应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光明磊落处事,堂堂正正做人,时时处处保持君子的风骨。
孟子简介(上):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