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7 大德与小徳之别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2-18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7

《论语· 子张篇  19.11

【原文】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1)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2)逾闲:不超过界限。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译文】子夏说:“人的徳行,大的德行能守的住,小的德行虽有瑕疵,也是可以的。”

【评析】儒家向来认为,作为有君子人格的人,他应当守大德,顾大局,而在细微末节上则无须过分计较。

【学记】大德与小徳之别

王鹏翔

根据《韩诗外传》、《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荀子-王制篇》的记载,这两句话流传已久,属于古语。“大徳”者,君子之徳,子夏重大德,为大节。小徳即小节。

俗语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体现的是容人之量,亦为做人的根本。对人在大事上要讲原则,讲根本,如果是根本失去了,原则失去了,作为君子,则一切就失去了。作为进徳修业的君子,如此行为,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了自己的仁徳。此大德有两点;其一:待己,与人相处,为人处事,不可丧失原则。其二:待人,更不能因为私欲而放弃了原则,放弃自己的主张。所谓志同道合,不能利同而情和。

所谓小徳,对待一切事物,不能求全责备,无论任何时代,任何个人,都有不完美的人,如何去面对不完美,有缺点的人,这就需要包容。此为仁徳,亦为孔子所言之恕道。宽恕,没有不犯错误、过失的人,但是只君子才能包容,才能容忍。

若能做到如此,便是真正的君,才为可也。

【按语】:为人者,大德小节之择也,择己之大徳,舍人之小,君子也;择人之小节而舍己之大徳者,小人也。故君子以大德为尊,小徳为舍。小人者,以小徳为尊,不见大徳之存者也。

君子大徳存

立人处处行

小人爱小节

其徳何其真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大德小徳,犹云大节小。闲,阑义,所以止物之出入。或曰:论人与自处不同。论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自可略。若自处则大节固不可以逾闲,小徳亦岂可以出入乎?小徳出入,终累大徳。或曰:小徳出入,如孟子曰:“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是也。”然则所以有出入,正义成其不逾闲之大徳。

《论语正义》:孔曰:“闲犹法也。小徳则不能不踰法,故曰出入可。”

荀子王制篇:“孔子曰:‘大节是也,小皆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

繁露玉英篇:“夫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小徳,故虽死亡,终弗为也。故诸侯在不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大徳,大德无踰闲者,谓正经。诸侯在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小徳,小徳出入可也。权,谲也,尚归之以奉鉅经耳。”

《四书遇》:黄勉齐曰:“子夏只要归重大节,言若能先立乎大,则小者便出入些亦不计较,若大节如何可出入得?‘小徳出入可也’,甚言不可以不务其大,正形容‘大徳’不可‘逾闲’”。

《论语集注》:言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节虽或未尽合理,亦无害也。吴氏曰:“此章之言,不能无弊。学者详之。”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君子之前亦是小人,进德修业,从小做起,成就仁德。学习君子的包容,直致容忍一切不完美的人和事。容人之量,做人之根本。

颜姐:论人当观其大节,大节苟可取,小差自可略!

夏荷:故君子以大德为尊,小徳为舍。小人者,以小徳为尊,不见大徳之存者也。——明辨是非,酌事用德!!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