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7 让人厌恶的事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1-26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47

《论语·阳货篇17.17-18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本章已见于《学而篇》第一之第三章,此处系重出。

【原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乐曲扰乱了典雅的乐曲,厌恶用伶牙利齿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

【学记】让人厌恶的事

王鹏翔

“朱”即大红色,古人有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赤即朱,以南方为正,所以取红为正色。诸侯们的服装颜色统一为大红色,可是慢慢的各诸侯已经不用大红色,反以紫色为正服,并成为了一种时尚。在今人看来,换个服装颜色并不是什么大事,夫子何必大惊小怪呢?实则不然,在中国的历史上记录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当时汉朝刚刚建立不过百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一代大儒董仲舒先生给武帝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正朔就是历法,而服色里就包涵了服装的颜色等礼义制度,这六个字虽然简单,所体现的是政治方向的改变,向天下表明了其政治纲领。夫子时,诸侯们之所以改红色为紫色,就是表明了各自为政的政治野心,明争暗斗之下,好端端的一个大周朝就这样瓦解了,让人怎能不厌恶呢?

“郑声”即郑国的乐曲,被称之为淫乱之音,所谓“郑声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时人们在举行重大活动时,不再以上古所流传下来的雅乐为乐,而是以郑声为乐,从这个细微的变化足以看出当时人性的堕落,社会风气的沦丧,礼乐制度的坍塌。如此一来,礼乐不能兴,人心不能仁,乃是天下将要大乱的征兆,随之而来的党同伐异,兵戎相见就会成为民众生活的常态。对于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厌恶呢?

“利口”者,伶牙俐齿,巧言令色,专门行恶意奉承的势利小人。而这样的人在一个是非难辨的时代里,通常都混的很好,吃香喝辣,不亦乐乎。然而这样的人只图私利,全无公心,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更是不计后果的行巧言令色之事,把上位者哄的团团转。历史上,凡是小人得势者,必是当政者昏庸所导致,而昏庸加利口所起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杀伤力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家将不家,国将不国,这样的事情怎能不让人厌恶呢?

【按语】:此章经文,看似小事,但件件与家国天下的大事紧密相连,在这个从微观到全局的演变过程中,恰恰反映了人性堕落之后的颠倒,真是善恶难分,是非难辨,贤恶不分。服色不正则礼之不兴,郑声靡靡则乐之不正,利口与昏庸当道则国之不幸矣。是以君子以克己复礼而行仁义,则礼乐能兴,国之能存且亨利。

所恶在礼崩

是非亦难分

修礼仁能存

大国将兴盛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人君悦而信之,可以倾覆败亡其国家。

孔子告颜渊放郑声远佞人,则恶紫乃喻辞。孔子恶乡愿,为其乱徳,可合参。

《论语正义》:孔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说媚时君,倾覆国家。”

孟子尽心下引孔子此言:“恶莠,恐其乱苗也;要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徳也。”

说文云:“朱,赤心木。”

考工记:“画繢之事: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赤是朱,居南方之正,故为正色也。”

夫子以紫夺朱,恶之,非谓其间色也,若他间色红绿碧缁之类,皆得用之。

《四书遇》:不是覆邦家之后,方见利口可恶;总之一有利口,即足以覆邦家。正见舌锋之害,惨于戈予也。故曰“恶利品之覆邦家者。”

《论语集注》:范氏曰:“天下之理,正而胜者常少,不正而胜者常多,圣人所以恶之也。利口之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我不肖,以不肖为贤。人君苟悦而信之,则国家之覆也不难矣。”

《论语义疏》:紫是间色,朱是正色,正色宜行,间色宜降,不得用间色之物,以妨夺正色之用也。言此者,为时多以邪人夺正人,故孔子讬云恶之者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夏荷:古代礼乐还有服装颜色,包括中医说的五行等,非常注重那个正,那个原则,那个秩序,外物又可以影响人心,也可以影响人的意识,从而让人感觉到能量场的意义——恢复礼乐和服装的颜色等是在扶正!

颜姐:“服色不正则礼之不兴,郑声靡靡则乐之不正,利口与昏庸当道则国之不幸矣",看似不应计较的小事,实则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礼乐崩溃的真实情况,是以君子提倡以克己复礼而行仁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