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01 小不忍则乱大谋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01
《论语·卫灵公篇》15.26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人的德行,小处不能忍,足以败坏大事情。”
【评析】“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的确,这句话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对于那些有志于修养大丈夫人格的人来说,此句话是至关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学记】小不忍则乱大谋
王鹏翔
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就是花言巧语,表里不一的恭维话,奸佞小人常常使用的伎俩。曲意奉承的话很多人都喜欢听,稍微不注意就上了当,自己所奉行的一贯宗旨有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是毁于一旦。
“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有大谋,此谋与阴谋有所区别,夫子以正为本,阴谋为邪,故而此谋乃是谋天下之大公,求万世太平之谋,也可以是成圣成贤的志向。人有大志向,若不能在小事包容,小处容忍,遇到大事则会容易由小事小处而败坏了大事的实现。
此章经文,一个“忍”字了得,此忍是谨慎,是严谨,是慎独。巧言为小,小处亦为小,此两者与徳,与大志向虽然不能相提并论。千里之堤终究溃于蚁穴,君子修身若是忽略了这些小细节,终究难以成就大事。蜀汉主刘备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说明了从小处着手的道理。天下事情本无大小,万千终由一开始,水滴石穿,磨杵成针,修身进徳更在一举一动之间。夫子以此言勉励学者不可小瞧了巧言之小,小处之小。如果不能在念念之间,时时反省,必然乱了方寸。
巧言虽小乱品德
英雄何须裹马革
小处难忍大事歇
谨慎以待奈我何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巧言令色鲜矣仁,则巧言足以乱己徳。小事不能忍,如妇人之仁不能忍其爱,匹夫之勇不能忍其忿,足以乱大谋。
《论语正义》:吴氏嘉宝论语说:“先王有不忍人之政,然非小不忍之谓也。故曰‘惟仁者能爱人,能恶人’。苟不忍于恶一人,则将有乱大谋者矣。圣人之所恶,常在于似之而非者。巧言乱徳,所谓恶佞足以乱义也。小不忍则乱仁。”或曰:“必有忍,其乃有济,若后世所谓能有所忍以就大事者,不知此狙诈之术,虽于圣人之辞若可通,窃以为非也。”
汉书李寻传:执乾刚之徳,勉疆大谊,绝小不忍。
外戚传:“夫小不忍则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义之所割也。”
《论语集注》: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论语义疏》:人须容忍,则大事乃成。若不能忍小,则大事之谋乱也。凡为人法,当依事以断,事无大小,皆便求了,若小小不忍,有所慈为,则大谋不成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从长远来看,“忍”有助于成就大事。事有大局与局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分,当眼前冲突有碍大局和长远利益时,“忍”的态度就成为顾大局的最佳选择,以退为进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攻击。成大器者必能智慧地权衡利弊,决不会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