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6 你喜欢争执吗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6
《论语·卫灵公篇》15.21
【原文】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释】(1)矜:音jīn,庄重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学记】你喜欢争执吗
王鹏翔
“矜”即庄矜持己。君子心貌坦荡荡,如辽阔大地,能庄矜自持,与人恭而有礼,谨慎谦和,所以不与人争执。争执容易生乖戾,起祸端。而普通人因为一个道理、一件事情而很容易就产生争执,你来我往,面红耳赤,无非就是谁对谁错、谁赢谁输的问题。而争执所产生的输赢对错并不能代表它就是真理,孔门重理论,但更重实践,所以在《论语》里看不到夫子和什么人出现过争执,而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不断地与人争论、争执,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于学无益。
不争的真正的原因是重道,夫子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君子知道、求道,将所有的精力用在进德修业,努力求道上,哪里还有时间去与人辩论。老子也说:“是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化”,真理是行出来的,不是辩出来的。
因此上,君子在求道、行道的过程中以天地之道为准则,包容大众,善待大众。群居而不求私利,所以不结党,“党”是党羽,指小帮派,小团体。当一个人抛弃了大众利益而与一帮人勾结在一起的时候,必然是被私利所驱使。此为君子所不耻,历史上的一切动乱,均是从交结党羽开始,给社会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此章经文和“周而不比,比而不周”同义。重点在“君子”二字上,以君子之准则,将小人加以区别。一是说明了君子本有的品质,二是用此来鞭策后学。
【按语】君子庄矜,群居,是以维护大众利益,社会和谐,所以不争执,不结党。君子正大光明之风范就在于此。
君子坦荡荡
心将庄矜装
无私不争执
群而广无量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矜,庄敬自持,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以道相处,以和相聚,故必有群,然无阿比之私,故不党。矜不失己。群不专己。
《论语正义》:孔曰:“党,助也。君子虽众,不相私助,义之与比。”
正义曰:“矜易于争,群易于党,故君子绝之。刘氏宗周论语学案:‘矜者,斩斩自持。不争,则非绝物矣。群者,油油与人。不党,则非徇物矣。此君子持世之准也。’”
注:“矜,矜庄也。”
正义曰:“‘党’训助者,引申之义。‘义之与比’,言与人以义相亲比也。”
《四书遇》:世道之祸,莫大于争于党,然势必借君子之名,方能子标榜,故夫子己揭出“君子”二字,为立异同者药石。
《论语集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论语义疏》:江熙曰:“君子不使其身俛焉若不,终日自敬而已,非与人争胜之也。君以道知相聚,聚则为群,群则似党,群居所以切磋成徳,非于私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颜姐:"以道相处,以和相聚,故必有群,然无阿比之私,故不党。矜不失己。群不专己"。君子在求道、行道的过程中以天地之道为准则,包容大众,善待大众。群居而不求私利,心中坦荡,行事自是君子风范!
芳草:夫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以求道为生命的终极点,毫无私欲可求,既无私利私心,当然有别于一般的普通人或小人。纵然成不了君子,但寡欲是每个有追求的人都应该作为修身的准则。
止语:世间所有的争斗,都是因私欲所致。君子坦荡荡,谦恭礼让,海纳百川,不求外物,不争,也无人可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