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02 以身作则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12-1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02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引语】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论语·子路 13.1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子路向夫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先要带头做好榜样,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夫子再多讲一点。孔子说:“永不懈怠。

【学记】以身作则

王鹏翔

子路是一个听了别人正确的意见就要马上行动的人,所以当他向夫子请教为政之道的时候,夫子以极为简短的话语为其做了开解。

所谓“先之”就是为政者以自己为标杆,率先垂范,做好榜样,先正己而后正人,以一己之力去带动整个团队,影响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使民众都能自觉勤劳的坚守本分之事。俗话说 “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大众通过自身的劳动明白了收获的乐趣和价值所在,善良的心性就容易发挥出来,好逸恶劳的恶习就会慢慢被抑制。反之,如果为政者贪图安逸享乐,整个社会亦会随之陷入一种好吃懒作,巧取豪夺的歪风邪气风气中,这就意味着整个社会都病了,整个国家离危险就不远了。

子路受到夫子的点拨之后,很谦虚的继续向夫子请教,生怕漏了点什么,夫子以“无倦”二字回应。也就是除了先行于民,再劳之以民,然后身先士卒将此做法永不懈怠的坚持下去。在儒家“政者正也”的思想影响下,自古以来的凡是有作为的人,把管好自己,以身作则,永不懈怠当成了自己为政修己的座右铭,为后世做了垂范。

汉朝初期,国家和民众都很穷困,汉文帝、汉景帝两位皇帝相继为了倡导勤劳节俭的良好风尚,汉文帝先从自己做起,勤俭治国,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以说明当时皇帝身作表率的好品德;本来给皇帝拉车的马需要统一的颜色,但文帝却要求取掉这个规定,杂色的马也可以拉车。于是,文武百官们相继效仿,只能牛车上朝。正是因为皇帝的自身模范,才有了民众的安居乐业,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按语】这一章是前几章中“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徳风”等为政思想的延伸,万变不离其宗。为政难,难在政者不懂先之、劳之、无倦。想要化民成俗,需要为政者自身有仁德,严律己,善作为,也就是先要修正自己,才能带领别人。

为政先修己

率民在勤俭

如是不懈倦

德政皆向前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先之者,无贵能以身先其民而劳,故民劳而不怨。

《论语正义》:孔曰:“先导之以徳,使民信之,然后劳之。”

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

孔曰:“子路嫌少故请益。曰‘无倦’者,行此上事,无倦则可。”

大戴礼子张问人官篇:“故躬行者,政之始也。”又云:“君子欲政之速行也者,莫若以身先之也,欲民之速服也者,莫若以道御之也。”

《论语集注》: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告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

吴氏曰:“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之深思也。”

《论语义疏》:告之,谓先行徳信及民也。劳之,谓使劳役也。为正之法,告行徳泽,然后乃可劳役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