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19 孔子也是音乐家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19
《论语·子罕篇 》9.14
【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和颂回归到了原有的状态。”
【学记】孔子也是音乐家
王鹏翔
《左传》记载,孔子于鲁哀公十一年的冬天从卫国返回了鲁国,当时周礼在鲁国保存的还算完整,但乐的部分就遗失的特别严重。当时的诸侯各国对原有的乐改动很大,娱乐性质明显增强,弱化了乐的教化作用。夫子在周游列国期间,对乐的恢复问题曾多方求证请教,在心里基本已经掌握了其要义,所以夫子回到鲁国之后就开始了整理工作。乐又由乐章和乐音(即词曲)两个部分组成,夫子应该是对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修正,是为“乐正”。
乐于诗又紧密联系,而《诗经》共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分别是《风》、《雅》、《颂》。在周朝建国至平王将首都东迁之前的诗作称为雅,东迁以后的诗被称为《风》。《雅》乐大多是在饮酒、射礼等场合使用。《颂》则主要是在祭祀和君主举行重大社交时才会使用到。
通过夫子的这次修正,《雅》、《颂》恢复到了原有的状态,是为“雅颂各得其所”。
夫子在此章将正乐的事情特别说了一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平实,也很普通。难道是夫子想借此并摆功劳,显摆自己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圣人和凡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还可以在此章多加几个字,譬如说“我在这个事情上下了很多功夫”云云,可夫子并没有如此说。这就需要深入的思考一下:从夫子一贯的风格来说,这里至少有两点提示:
其一:希望门人们能对此有更深入的认识,乐的整理完成只需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就可以,但后期的推广则需要靠大家一同努力,这里可能有珍惜、动员的意思。
其二:夫子想借此再一次强调乐的重要性。
【按语】 文化的传承和复兴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需要靠一群人,以数十年,甚至数代人的持续努力才可以繁衍于东方,非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实现。若不是孔子述而不作的不懈努力,若不是一代代鸿儒门的虔诚笃信,今天的我们无法看到上古的文明。
遍游列国十多载
鲁存周礼复又回
参访求证修雅颂
诗书礼乐万古垂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一是正乐章。一是正其乐音。
诗篇之分雅颂以体制,乐之分雅颂则以音律。正其乐音,正其音律之错乱。
《论语讲要》:其实音乐不能只要词,不要曲,也不能只要曲不要词,因此,解释孔子正乐,应该是将乐曲与诗章配合起来讲才算完全。
《论语恒解》:先王制乐以人声为主,诗三百篇皆燕饗投报,赠答之词,如今之曲调八音所待以成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尽声,歌而和以律,其词则诗也。
《论语正义》:郑曰:“反鲁,哀公十一年冬,是时哀乐废,孔子来还乃正之。故雅、颂各得其所。”
正义曰:“周室西都,为政治之所自出,故以其音为正,而称雅焉。至平王东迁,政教微弱,不能复雅,故降而称风。风、雅皆以音言。‘颂’者,容也,以舞容言之也。尽风、雅但炫歌笙间,惟三颂始有舞容,故称颂。”
太史公乐书曰:“凡作乐者,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减损为乐,其如此也。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乐风俗,协比声律,以補短移化,助流政教,夫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涤荡邪秽,斟酌饱满,以节厥性,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
乐记曰:“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礼,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
《论语集注》: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论语义疏》:乐音得正,所以雅、颂之诗各得其本所也。
雅颂是诗义之美者,美者既正,则馀者正亦可知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青青河边草:博学多才多艺的孔夫子。圣人值得中华民族后人的敬仰。
止语:没有历代传承者的虔诚笃信,就没有今日中华文化固有的国粹。致敬所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