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13 天下太平最重要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213
《论语·子罕篇 》9.8
【原文】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注释】
(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评析】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
【学记】天下太平最重要
王鹏翔
凤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的象征。传说舜帝、周文王时都曾出现过。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圣人,分别指两个人;一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推演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二是大禹,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得知,凡凤凰、河图、洛书出现时,就预示着有圣人降临,天下从此太平。
这一章的重点不在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而在于“吾已矣夫”。其意味深长,让人动容。当时大约是在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左右,孔子七十一岁左右,已经是晚年了。夫子一生为恢复周礼而奔波流离,然诸侯争霸,战争连连,复礼之事已无希望。夫子在此章,并非相信祥瑞之事,而是借此想表达自己对圣人、盛世的期待。夫子在感叹无奈中逝去,但其文化思想却影响着后世二千多年,夫子有知,也许有所欣慰吧!
夫子好学而求仁,他的一生都在为此而不辞辛劳,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的奔波着,圣人的至仁至徳令人无限神往。曾几何时,后世的多少学子因为不能亲眼得见夫子而遗憾叹息,夫子此时或许也因为不能得见圣人而叹息,此其一义。
当时诸侯各国相互征伐,礼乐不兴,民不聊生,夫子渴望得遇明君,天下期待太平,所以才借此发出了这一句感叹,此其为二义。
汉朝的董仲舒先生曾借夫子的这句长叹而表达自己的时运不济。
【按语】
一、天下太平是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最深刻描述,表达了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从这一章看,如果社会不安定,人民不安乐,所谓的文化复兴就只能是一句空的口号。当下的这个时代,国富民强,天下安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用心求道。
二、富而好礼,富者兵戈不起,上下皆敬,人伦恒常,如此道则可兴,如圣人降临,天必祥瑞也。
人伦礼乐为盛世
天降祥瑞圣人出
求利背义灾害至
安有完卵藏于树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本书着重在第三句,不在第一第二句。孔子乃叹无此世运,非必信有河图凤鸟之瑞。
《论语正义》:孔曰:“圣人受命,则凤鸟至,河图出,今天无此瑞,吾已矣夫者,伤不得见也。河图,八卦是也。”
系辞云:“河图出,洛图出,圣人则之。”
《四书遇》:凤巢阿,麟游苑,都是帝王祥瑞。明王不作,也莫宗予,及至获麟掩泣,涕下沾袍,感慨极矣。
《论语集注》:张子曰:“凤至图出,文明之祥。伏羲、舜、文之瑞不至,则夫子之文章,知其已矣。”
《论语义疏》:繆协曰:“夫圣人达命,不复俟此乃知也。方遗知任事,故理至乃言。所以言者,将释众庶之望也。”
孙绰曰:“孔子所以及发此言者,以体大圣之徳,弟子皆禀绝异之质,磊落殊才,英伟命世之才。盖王徳于上,将相备乎下,当世之君咸有忌难之心,故称此亦徵己之不壬,绝不达者疑望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方娟:孔子借用这些典故,言下之意是当时缺少舜、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世上无明主,像孔子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也就无人赏识,没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