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7 学人的底线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12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7

《论语·泰伯篇 8.13

【原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见:音xiàn,同现。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评析】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学记】学人的底线

王鹏翔

这一章,有两个重点,一是夫子勉励学人,善道是为学的根本,道若不存,人生将失去为学的意义,所以要至死去捍卫。这是对内在学养的一个要求,善道的地位对于每一个修道的人来说,是至高无上,不容有失,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他比生命更为重要。二是要善于保全自己,天下无道,并非我一人之过,当知道在适合的时间去做恰当的事情。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亦是错。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亦是错,唯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这才叫合时宜。所以夫子曰“动善时”。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就是深信不疑,信心是求学求道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凡是一切学问的大门,唯信才能入其门,佛门曰“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深信才能制心一处,用志不分,好学之心自然生出,从来没有那一个人不去相信那一件事情,然后又对这件事情充满热情,还能努力去学习的。因为深信所以好学,因为好学,所以要誓死去捍卫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自己的所求之学。

这段话即是为道的次序,又是对学人的观照和检验,若不能死守此善道,必然是没有深入去学习,没有深入学习的原因是不能深信。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危邦,乱邦”都是因为以下犯上,目无君臣之礼。不孝父母,目无尊长,兄弟不和,夫妻怨恨所造成,这就是无道的表现。入这样的邦国不但危险且影响修行,还会危及生命,让人退失道心。然而君子处世,治世,当有安邦扶正的徳才,将一团乱麻理的井井有条,让大道重新显发,才是有所作为。所以真道人所到之处,必有所应,如春风化雨。即使无法让道流传,也能让人开始对善道产生怀念之情。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当国家出现太平盛世,大道存于人心的时候,自己过的很贫贱,这是很耻辱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这个太平盛况,自己竟然没有出一份力,日子还过的这样的贫贱,难道还不耻辱吗?难道还不反省一下吗?可当国家处在生死存亡之际,民不聊生,唯独自己过的很富裕,这富裕从何而来?如果是在国难之前所得的富裕,应当将这些财富去救济穷苦。如果是国难之后所得的富裕,难道不是鸡鸣狗盗之辈吗?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财富不去济贫,见国家危难,借此发国难财,这都是很可耻,很耻辱的一件的事情。是学者所不为也!这段亦是夫子为弟子传授为官之道,把自己的贫贱荣誉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才是为官之道!

【按语】

一、“善”字是此章最重核心的一个部分,于自我学养处,当在该守时则守,该要殉道时,当以殉道。如一个人对自己所信仰的学问有这样的决心,怎么可能不会有成就?怎么可能不会有所得呢?抱着一颗宁死都要为道的心,何事不成?这便是好学的程度,这便是笃信的程度。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非笃信不能好学,非好学不能笃信,如此才能有管仲之徳才,方能安邦定国,传道于世,哪里还有乱邦?哪里还有贫贱与富贵?乱邦早被所传的大道所同化。贫贱已经离我很远,国难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早已经殉道了!

 二、夫子于此勉励吾等有二,一者善护于道,必从笃信好学来。二者善护于身,有安邦之乱之徳,世必无乱邦,若遇乱邦,道将不存,身必以殉道。三者善护徳行。富裕者逢国难,必以倾家相解。贫贱当与国运相依,不求富贵,只企国难能除,大道能兴。

学人宁死守大道

危邦乱世不可居

国之兴衰应与共

君子当记圣人语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信,信此道。非笃信则不能好学。学,学此道,非好学亦不呢个笃信。能笃信,又能好学,然后能守之至于死,始能善其道。

全身亦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又不可去,有见危而授命者,亦求善道而已。

本章通体又见之,一切皆求所以善其道而已。可以富贵,可以贫贱,可以死,可以不死,其间皆须学。

《论语讲要》:这章书是勉人以学道为主,同时提示学者无论求道行道,都要知道时宜。

《论语正义》:包曰:“言行当常然,危邦不入,始欲往;乱邦不居,今欲去。乱谓臣弑君,子弑父。危者,将乱之兆。”

尔雅释诂:“笃,固也。”

孟子尽心云:“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又云:“尽其道而思,正名正。修身即是尽道,亦即此所谓“善道”。君子曰有孳孳,斃而后已,凡以求道之无歉于身,无愧于心而已。”又云:“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间以道殉乎人者也。”

赵岐注:“天下有道,得行王政,道从身施功实也;天下无道,道不得行,以身从道,守道而隐,不间以正道从俗人也。”

邦有道,是必贤者多在上位,若己贫贱,嫌于己之道未善,故君子耻之。邦无道,是必在位无贤者,或贤者不得施其用,若己富贵,嫌于以道殉人,下及君子耻之。耻之者,耻其失隐见之正,而不能善道也。

礼杂记云:“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

春秋公羊传亦云:“君子辟内难,而不辟外难。”

吕是春秋明理篇:“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贱,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想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忘,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不知义理。”皆乱邦也。

《四书遇》:君子以天下为心,至是邦欲有为。危可使安,乱可使治,不如居者,势不可为,故见机作也。

《论语集注》: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故洁其身而去之。

晁氏曰:“有学有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为君子之全徳也。”

《论语义疏》:此章教人立身法也。国君有道,则宜运我才智,佐时出生,宜始得富贵。而己独贫贱,则是才徳浅薄,不会明时,故为可耻也。

江熙曰:“不枉道而事人,何以致王道宠?少宠所以耻也,夫山林之士,咲朝廷之人束带立朝,不获逍遥也,在朝着亦谤山林之士褊厄,个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是以夫子兼知处之义,明屈申贵于当时也。”

《论语点睛》:信得人人可为圣贤,名“笃信”。立地要成为圣贤,名“好学”。

从正笃信好学得来,“邦有道”节,正是反显其失。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要善于保全自己,天下无道,并非我一人之过,当知道在适合的时间去做恰当的事情。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亦是错。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亦是错,唯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这才叫合时宜。所以夫子曰“动善时”。 作者在此处的阐述尤为精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坚定的信愿,才能方得始终。无论身处乱世还是太平盛世,都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过眼云烟的东西不足惜!夫子之所以成圣人,并不是因为他曾为高官、富豪、学者等不可一世的身份,而是他可歌可泣伟大的精神!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