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6 读书的目的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5-1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96

《论语·泰伯篇 8.12

【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注释】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译文】孔子说:“学了三年的学问,还没有产生为俸禄而做官的念头,这是很难得的。”

【评析】孔子办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德行有学问、能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若学满三年仍不急于做官,则属于有大志向者,夫子感叹这样的人是很难得的。

【学记】读书的目的

王鹏翔

“至”与“志”在古注里是同一个意思。“谷”和“禄”为同意,禄就是俸禄。

要知道夫子所传授的学问向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志向,则很难有大的成就。《学记》云: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明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讲的便是当时的修学次序和时间要求。一个人成才大概需要修学十年的时间。而三年之内就是一种考验,如果一个人在三年之内没有产生求功利,求俸禄的想法,仍然将心思用在学问上,这种人是很难找到的。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也和现代人一样,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当官,当然夫子并不反对学者去当官,古来都有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的出来当官,为国家办事为人民谋福祉,自然就有俸禄了。

前几年在媒体上报道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有记者采访一名小学生,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的时候,可爱的小家伙毫无忌惮地说:“我长大想当贪官”,虽是童言无忌,但也折射出了这个时代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经完全不是当不当官的问题了,而是直截了当的要当贪官,为什么?因为贪官有钱,贪官可以任意妄为。所以学人应该意识到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俸禄,求名利,而是为了治国安民,这才是做官的目的,求学的目的。俗话说“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世说新语·德行篇》里记载了一个叫《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两人在菜园除草,突然在不远处的地方露出了金子,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金子就如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毫不为此而动心。华歆看到了,于是高兴地拾起金片,爱不释手,然而当他看到管宁的神色后不好意思就将金子扔掉了。还有一次,他们二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突然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在很豪华的马车上,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非常羡慕的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两个人一个为修养而读书,一个为功利而读书,就算当时不割席断友,将来总有一天也会分道扬镳。然而,像管宁这样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按语】

一、人性有个趋利的缺点,无论做那一个方面的学问,首先要问,这个学问能尽快赚到吗?能有多大的作用?能不能当大官,如果无法达到这些条件,就会放弃另选其他。

即使凭借着兴趣去学习,亦会因为生活和工作等诸多原因而忍痛割爱。真正凭借兴趣、爱好、志向等一直坚持去学习某个领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这样的人很少。诸如很多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不光是凭借天赋,更多的是他的那份坚持和执着,那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他们并不会受到世俗和功利的影响,完全就是一种志向。而这种志向越大,人的格局则越大,眼里看到的世界自然也不一样!如此才是一个纯粹的人。

 二、为学者亦为俸禄者,处处皆是。为学者,不为俸禄者鲜矣。三年之学,必有一番见地,可继之为学者寡。为俸禄而去者众。然为学者,以进徳修业为第一要务,非是夫子不喜人为官,乃是学问必是以修身务民为要,若为俸禄可以学他,何必非以经世之学求一己之私利耶?杀鸡焉用牛刀者是也。

勤学苦思只图谷

鲜有学子为民务

应学圣贤志向高

可官可民只求道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谷,禄也。当时士皆以学求仕,三年之期已久,而其向学之心不转到谷禄上,为难能。

《论语讲要》:孔子不反对学者做官,做官当然有俸禄,但须认识做官的目的在治国安民,不在求禄。

《论语正义》:郑注云:“谷,禄也。”

孟子滕文公上注:“谷,所以为禄也。”

隶释汉孔彪碑:“龙徳而学,不至于谷,浮游尘埃之外,皭(jiao)焉汜而不俗。郡将嘉其所履,前后聘召,盖不得已乃翻而束带。”

学记云:“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明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后人躁于仕进,志在干禄,鲜有小安小成者,故曰:“不易得。”

《四书遇》:黄苋父曰:“不志于谷,非独利禄不入;三年积学,必有一段经济可见,此处散易技痒,而略不动心,然却不是枯槁忘世。”

《论语集注》: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人易得也。

杨氏曰:“虽子张之贤,犹以干禄为问,况其下者乎?然则三年学而不至于谷,宜不易得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夫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士说“我对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从这段对话可知夫子并不反对学人去做官,而是不要为了做官才去求学。 学人在求学中应以修身立命为主,以一颗淸净心求学和求俸禄以学的心态截然不同,前者淡泊名利,后者利欲熏心,是快乐与浮躁的对比,是故夫子赞叹不为俸禄求学的学人。

黄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道”。 为学的目的在于传道济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要时时体察检讨自己:心在学境还是在利乡。盖学者之大患,在志于利禄。一有此心,即终身务外欲速,其志趣卑污,德心不广,举念皆温饱,萦情皆富贵,成就亦可之矣。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有所以立之道—有俸禄—有衣食。得到俸禄不是目的,是结果,是顺其自然得到的。然而,能做到“安贫乐道,一心不乱”求道的人,实在难得!!!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