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7 世界有你更温暖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1-04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7

《论语·雍也篇6.28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仁者(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shì,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人能给老百姓广施恩惠又能周济大众、扶贫恤困,能这样做的人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都尚且担心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能安身立命,也要帮助别人一同安身立命;要想自己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及他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后面还会多次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具有及其重要价值。

【学记】世界有你更温暖

王鹏翔

子贡想要行仁,但不知方法,所以特别向夫子请教。他以“广施恩惠,能行救济”为问题的开头,从问题本身来看,足以说明子贡对于如何行仁是有过深入研究的,并且有了方向,只是心中还有疑惑,所以才来请教老师,设想子贡一开口就直接问老师:“何谓行仁?”不知夫子又会如何回答。夫子针对子贡的问题,先做了一个定位,确立如何是作圣如何是行仁

如何是作圣?为圣者如尧舜,不但要有权位,还要有徳行,只有同时拥有这两个条件才能广行恩惠和救济,普通人是很难达到的。正如《礼运大同之治》所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段话就是圣人所为!如有徳无位,或者有位无徳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人,也还担心不能完全做到“博施济众”,因为国家很大,物质财富有限。即使整个国家的人都可得到恩惠,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呢,以此类推,财物有尽,民众无尽。

如何是行仁?所谓行仁的方法即自己是如此立的,立是“三十而立”的立,立一个向学的道心,也要教会别人也如此立。有了立才能达,达就是通达,于学业技艺必须追求通达,通达之后,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将自己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就近取材,以力所能及之事,给予他人帮助,以此来成就他人而不求回报,才是行仁的方法。如孔子一生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黄石公教张良,鲍叔牙助管仲等典故,成为了千古以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典范。

相传,管仲青年时就和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知道他是有贤才的人。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的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牙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其德行让人赞叹,值得后世学习。

读此章可知,平凡人相互成就,以利交利。仁者只成就别人而不图回报。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仁者,世界因为有了他们的善举才充满了爱和温暖,使黑夜不再孤独,让困顿不再无路!

【按语】子贡欲以行仁,徒事高远,心有所惑,故问于夫子。施惠救济者,虽物资富有,乃有穷尽,民则无尽。尧舜圣人犹恐力不及,况无位之人乎?夫圣人,有位有徳者。盖行仁者,己如是立,立者“三十而立”之立,立志学之道心,亦如是立人。立而能达,达谓通达,于学业技艺必求通达,通达而后助人通达。己之所学所知,无私传授,就近取材,以力所能及之事,不图回报,以成其全,此行仁之方也。圣人一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乃行仁之典范也!

立达于诸人

能近取譬行

如是方为仁

于此见圣心

名家集义

钱穆曰:“仁之方,即谓为仁之路径与方法。人能近就己身取譬,立见人之于我,大相近似。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之亦犹己。然后推己及人,此即恕之事,而仁术在其中矣。”

刘沅曰:“为善之心无穷,为善之事有所穷,天地大,人犹有憾,尧舜之治岂能使人,人皆为圣贤,此则不能博众也,下文申仁之理,止须念念推己及人,则无时不可自尽,亦无事不与民物相关,其事至近而去此譬彼,即为仁之路矣。”

孔安国曰:“君能广施恩惠,济民于患难,尧、舜至圣,犹病其难。”

《礼记》云:“‘天子之立也,乡仁而左圣’以此是也。然则仁与圣,皆推心之恕,以长养万物,浅深一体,只春为生之本,而夏为养之本,养之遂生,而春为资生之原,长养不穷,故圣进于仁。”

《礼运》言:“大同之治”云“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此则可言博施矣。

《阮氏元论仁篇》云:“孔子论人以圣为第一,仁即次之,仁固甚难能矣。”

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七十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赡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

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平凡人相互成就,以利交利。仁者只成就别人而不图回报。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仁者,世界因为有了他们的善举才充满了爱和温暖,使黑夜不再孤独,让困顿不再无路!——嘻嘻!愿世界充满爱,仁者满天下!!

-明月圣人之忧,心忧天下百姓;圣人之欲,欲救天下众生。

荷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近取材,以力所能及之事,给予他人帮助,以此成就他人而不求回报,才是行仁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寻找生活中含有“仁”的真善美。

燕妮本章作者讲解了如何行圣和行仁?为生活实践中的自己明晰了方向和目标。感恩!!

颜姐为善之心无穷,为善之事有所穷!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