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0 乐山乐水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2-2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0

《论语·雍也篇6.21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学记】乐山乐水

王鹏翔

这里说所的“智者”、“仁者”并不是指两种人,而是生命所呈现出的两种状态。或许是夫子某日游于山水之间,有感山水和仁智与人的相似之处,故而发出这样既形象又优美的感叹。此章夫子将仁者和智者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描述。首明仁智之性。这里的“乐”读音与“耀”相同,乐是喜好、效法相似的意思。者像水一样,奔流不息,与《易经》乾卦,君子自强不息之意相同,浩瀚奔流,无有阻碍,并不拘泥于某一个形式或者形象,而是贯穿和流通的。仁者像山,岿然不动,以自身之徳载万物而不争。无论是山还是水,均与人性相同,人性与自然相合,自然与人在本质上有着相同之处,彰显了最美的景象于天地之间。

次言仁智之象。智者夜以继日,修得进业,如《大学》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现在所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意思相近。智者不断地向上前进,所以为动,若不动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自己的身体感官,对于欲望的念头,身体很容易与之配合,但如果是向善、向上的念头,身体就开始与之对抗。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过学习以提升生命的宽度,在这个方面,他永远是动的,永远是向前的。 仁者无欲,静而无染,以礼治心,不求私欲,就像大地山川一样,以本有的德性滋养万物,而从不向万物索取,所以静。

再明仁智之功用。智者因为时时用功,日日实践,学用一体,虽然立志求道,行动上也从不放过每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却也不急于求成,时时处处都在收获的喜悦上,怎么能不快乐! 仁者长寿,此寿有两种说法。其一:从精神思想,颜回为求仁而得仁的贤人,却英年早逝,从这个案例来说,仁者并不一定长寿,古人认为颜子早逝是因为饮食上缺乏营养所导致,属于个案。只是再长的寿命也有终结的那一刻,纵然活上千年,也不一定能在史上留下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亡而不朽”的思想上来说,尽管仁者早逝,但仁者的精神思想完全超越了寿命长度不知多少倍,可以直接跨越百年千年而不朽不灭,这才是真寿。其二:从生命状态,仁者因为无欲,所以无求,无求者烦恼即灭,从而内心清明,自在喜悦,身心安然,故能百病不生,如此才是长寿的关键。这一说法特别适合现代人,我们天天在想着养身,但真正能拉长我们生命长度的是我们的心,古人说“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

从这章对于仁智的描述上,夫子虽然用了山和水的形象和状态来比喻,从表面上看似两个不同的状态,其实就是一个固有的生命本体,并不冲突,可以一分为二,也可以和二为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与智本就一体。

【按语】夫子或于一日游于山水之间,有感人之仁智之性与山川大地本无二别,故有此言。此章首明仁知者之性,知者犹水,奔流不停,自强不息,刚健以进徳修业。仁者犹山,滋养万物而不争。言仁知者之用,智者日日向道,时时践行,故曰动。仁者以礼克己,无欲无求,故曰静。再叙仁知者之功,知者以乐求道,求道有乐,故不亦乐乎。仁者处事不争,心无挂碍,内外安然,故能寿,此寿有二,其一为精神说;或问曰:“颜子为仁,为何早夭”对曰:“颜子乃饮食不调所致”。再问:“有过颜子寿者何其多,吾为何不知其人也?”对曰:“颜子贤人,虽早逝,然其仁徳足泽万世,故能传千年而不息。”其二为寿命说;古人曰:“上士养心,中士养气,下士养身。”仁者乐而忘忧,身心能康泰,故而长寿。此章虽有仁智二义,本为一体,可一分为二,可合二为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耳!

仁智喜山水

动静不相离

有乐与天齐

二者本为一

名家集义

钱穆曰:“本章首明仁者之性,次明仁知之明。三显仁知之效。然仁知属于德性,非有言辞可明,故本章借山水为形容,亦所谓能近取壁。盖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治,则艺术。故有道德者多知受艺术,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论语》中似此章富于艺术性之美者尚多,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此之谓美善合一,美善合一之谓圣。圣人之美于善,一本于其心之诚然,乃于天地合一,此之谓真善美合一,此乃中国古人所倡天人合一之深旨。”

刘沅曰:“水妙流行之机,而生趣活泼中自有静意,不必渊停,始见其静也,山得安秉之体而含宏广厚中自有动意,不必波折始知其动也,至于华育流行,元和孕育,动者未尝不静,静者未尝非动,而乐者亦寿,寿者亦乐,盖不可以夫子此章之言区分也,然则子之为是言者,其为门弟子乎,门人之姿质不齐,夫子之造就亦异,以此最之便其专务而渐企于成,各有所得,要知苟克企于成,知仁亦随事而见耳,岂必定分两人哉,是在学者自勉之。”

《韩诗外传》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问。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有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徳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物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乐于水也。”又云:“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徳焉。遍乎而无私,似徳,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白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人,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废;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小,观焉尔也。’案此,则乐水兼有数义。”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云:“故仁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申鉴俗嫌篇》云:“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徵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

《中论天寿篇》云:“或问:‘孔子称‘仁者寿’而颜渊早夭,岂圣人之言不信而欺后人耶?’颖川苟爽以为古人有言,‘死而不朽’,其身歿矣,其道犹存,故谓之不朽。夫形体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徳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

诗云:“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人岂有万岁千岁者?皆令徳之谓也。

朱子曰:“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

程子曰:“非体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

陸特进曰:“此章极弃智仁之分也。凡分为三段;自“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第一,明智仁之性。又“智者动仁者静”为第二,明智仁之用。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又“智者乐,仁者寿”为第三,明智仁之功。已有用,用宜有功也。”今第一明智仁之性,此明智性也。智者,识有之义也。乐者,贪乐之称也。水者,流动不息之物也。智者乐运气智化物,如水流之不息,故“乐水”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作者从三方面讲解了智仁之性,智仁之用和智仁之功。使我了解了人类最好的生命状态是乐山乐水的自强不息,动静结合、夜以继日的修德进业,仁者做到处事不争,心无挂碍,内外安然,就能长寿。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成为仁者的正确道路!!

荷荷感悟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