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99 应该如何回答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03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99

《论语·公冶长第五5·7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6),可使与宾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封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评析】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学记】应该如何回答

王鹏翔

孟武伯向孔子询问仁德的事情,并列举了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三个人,孔子并没有就此问题给出明确的回复,反而对这三个学生的才能做了很细致的评价,通篇《论语》夫子表扬弟子的言论不少,以仁徳而许可的就颜回一个人,并且也没有完全表明颜回已经具备仁德,只说“三月不违仁。”意思就是说颜回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保持不违背仁道的状态。

夫子在此只谈三人的才能而不谈仁德,说明了仁德与才能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宋朝的岳飞和秦桧两人都是饱学之士,但为什么前者成为了爱国英雄,万代楷模,后者却成了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恶人?

夫子在此只谈三人的才能而不谈仁德,说明了仁德的不可窥见性。“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单从这个“仁”字就很难用其他文字准确地诠释出来,如果说“仁”是“爱人”的话,那么“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归仁”就可以翻译成“天下归于爱人”,再讲“三月不违仁”的“违仁”变成“三个月不违背爱人”,如此来看,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仁”不只具备某一个特征,就此而言,“仁”应该是全面的,包涵人性最高修为的思想境界,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述清楚。因此,恐怕只有仁者才能见仁了。如果当时孟武伯问夫子“夫子仁乎!”孔子也许会谦虚地说“不知也。”

夫子在此只谈三人的才能而不谈仁德,说明了儒学教育的全面性。孔子说子路能治理好比较大的国家,冉有能担任一个大家庭的总管,公西华能成为外交家。三个人同为一个老师,才能却不尽相同,按照现在的分法,他们三人应当在三个完全不同的科系学习才对。但那时候老师是根据学生的习性和喜好来引导教化的,此便是有教无类。读此章可知,孔门之教,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以仁德为最高准则,这是近现代教育所缺乏的地方。一个人的才能和德行无关,但有德行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易经》说“厚德载物”,仁徳和修养是一切技能、专业的基础。若无仁徳,纵然有高超的技术,也不过是损人害己的工具而已。

【按语】:才与仁不可同语,仁者本也,才者末也。才可尽显于外,仁于内不能全现。夫子慎言“仁”而论才,非夫子重才,实乃儒门重仁,故不以仁论人者也。

夫子论三子

慎言不知仁

三子能治世

仁徳必有处

名家集义

钱穆曰:“孔子平日讲学极重仁,仁乃人生之全徳,孔子特举为学问修养之最高标准,而又使学者各就才性所近,各务专长,惟同向此全徳为归趋,人求全徳,亦不可无专长。子路、冉有、公西华,虽未具此全徳,然已知各有专长。”

《论学小记》说:“夫仁者至重而至难者也。故曰仁以为己任,任之重也。死而后已,道之远也。如自以为及之,未死而先已,圣人之所不许也。故有人之仁于夫子者,则皆曰未知。盖曰吾未知及焉否也。”

刘沅曰:“子不为尽言,子乃言其才之可用,而仁之不易言明矣。”

孔安国曰:“仁道至大,不可全名也。”

《大戴礼卫将军文子篇》云:“子贡历言仲由、冉有,公西华亦知行,文子以为以诸侯之相。与此章所论相合。”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选拔人才的标准。作者以秦桧为例,细想起来真的可怕,一个有才能的人害起人来可能更诡计多端,阴险狡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将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置于死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仁德不可窺见,但业效是最好的说明。孔子列举子路.冉求.公西华的作为,想表明的道理就在这里。

青青河边草;学完此篇学记后,使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厚德载物"这一《易经》成语的深刻含义。正如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才能和德行无关,但有德行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为老师点赞!

芳草:从表面看,“仁”字为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发心应从家人、友人之间做起。但这狭义的爱显然达不到夫子提倡那个“仁”的意境。比如医生:要有仁术,仁心,仁德。所以仁是无处不显现的,从才能看不出仁德,但仁德可以提高才能。以体己之心体人,以恕己之心恕人,仁在其中矣!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