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98 第四卷 稽古(23 - 24)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02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98

第四卷 稽古(23 - 24

秦敬修◎编著  秦治◎整理

稽古23

原文武王伐纣(1),伯夷、叔齐叩马而谏(2)。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3),采薇wēi而食之(4),遂饿而死。

【注解】

(1)武王伐纣:武王,周天子,名发。纣:殷王,名受。纣王慢神虐民,为酒池、肉林、炮络之刑以残害忠良,贼虐谏辅,残害百姓。武王为救民,因而伐之。

(2)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欲立叔齐,以继君位,叔齐让伯夷。伯夷说:“立你是父亲的命令,你为什么要让给我呢?”遂逃出去了,叔齐也不肯立而逃走。国中人立仲子为君,夷齐避纣之乱,居东海之滨,后来听得西伯昌善养老,遂到西岐当百姓。

(3)首阳山:陇南山名。(4)薇:野草,可作菜吃,采其子可吃。


【译文】武王东行将伐纣,伯夷、叔齐叩于马前谏武王说:“纣虽无道,君也,子虽贤,臣也。臣可伐君吗?”武王左右的人想杀他们,姜太公说:“这是深明君臣之义的人。”扶起来请夷齐走去。后来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武王为周天子,而伯夷·叔齐以宗周为耻辱,义不食周朝的粮食,隐藏在首阳山中采薇菜吃,遂饿死在首阳山中。

【评述】武王不忍万民被殷纣害死,故伐纣救民。伯夷、叔齐不忍废君臣大义,故叩马而谏。伐与谏,同出于仁义之心。故太公既佐武王伐暴以救民,又扶去伯夷、叔齐以存义,君子之行无不本诸仁义。如果不以仁存心而伐君,则是乱臣贼子行为;如果不以仁义而从君,则是助纣为虐的民贼。非仁之仁,非义之义,君子不为也。

稽古24

原文卫灵公与夫人夜坐(1),闻车声辚lin辚(2),到阙que而止(3),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为谁。”夫人曰:“此蘧qú伯玉也(4)。”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5),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申节,不为冥冥惰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人视之,果伯玉也。

【注解】

(1)卫:国名。灵公:卫君庙号。

(2)辚辚:车行的声音。

(3)阙:宫门。

(4)蘧伯玉:卫大夫,名瑗。

(5)下公门,式路马:到公门下车,见路马必式,所以推广敬君之意。式:凭轼以致敬。路:君车。路马:拉路车的马。妾:夫人自称为妾,不敢以夫人自居也。

【译文】卫灵公和夫人夜间同坐,听见车声辚辚,到宫门而停止,过宫门复辚辚有声。灵公问夫人说:“知此人是谁。”夫人说这是蘧伯玉。公说你凭什么知道是蘧伯玉?夫人说妾听得古礼说:“臣子过宫门要下车,见路马要凭轼敬礼,所以推广敬君之意。忠臣和孝子,不因显明处申展礼节,不因黑暗处惰废礼节;遽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既仁且智,敬于事君,这个人必不因黑夜废礼,因此知他是蘧伯玉。”灵公差人去看,果然是伯玉。

作者简介:秦治,甘肃崇信人,1948年生。建筑工程师,儒学传承,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自幼传承家学,热衷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其事迹被平凉电视台《走近百姓》、崇信电视台《百姓生活》《崇信新闻》等栏目摄制为专题片多次播放。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