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89 第四卷 稽古(9 - 10)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8-09

【每日一修】《<小学>通俗解义》089

第四卷 稽古(9 - 10

秦敬修◎编著  秦治◎整理

稽古9

原文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1),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

【注解】(1)说:同脱。冠:礼帽。带:大腰带。

【译文】文王偶然有疾,武王不脱冠不解带昼夜奉养,文王因病不想吃饭,每天只吃一顿饭,武王忧愁父病只能吃进一顿饭,文王病轻了,每天吃两顿饭,武王忧愁稍解也能吃两顿饭。

【评述】子女有病,父母愁得夜间睡不着,白天吃不下饭,这是爱儿女心切,只怕儿女一病不起。父母有病儿女也会忧愁亲病,唯恐病情恶化。但是当今社会,儿女不知孝敬父母的逐渐增多,有些忤逆子女不肯养亲,亲病时不请医诊治,亲死后也不甚哀,这种人还算人吗?

周朝累世仁孝,所谓孝顺生的孝顺子,也由于家中礼义熏陶,子女耳闻目见,无有不善,所谓习于善则善。而无礼之家全不讲礼,孩子自幼所闻所见皆是恶的,所谓习于恶则恶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如长孙夫人言:“愿新妇有子有孙皆得如新妇孝敬,则崔氏之门安得不昌大乎?”既而果然。王祥之孝亲,王览之爱兄,至东晋时独有余庆,当时所称王谢之家之王即王祥之后。世之愚者不知天命,反逆败德,无所不为,及至家败人亡之时,犹不知悔改而怨天尤人,以重其罪,愚之甚也。

稽古10

孔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2),善述人之事者也。践其位(3),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4),爱其所亲(5),事死如事生(6),事亡如事存(7),孝之至也。

【注解】

(1)达孝:通天下的人皆称其孝。

(2)人:先公周文王。

(3)其位之“其”指先公言。武王身为天子,不忍改其父之道,一切照旧。周公制礼,遂以先公之礼乐为周王之礼乐,所谓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也。

(4)其所尊:是先公先祖及大臣。

(5)其所亲:是先公的子孙臣民。

(6)事死如事生:亲没则朝夕哭奠,照常设席,丧必尽礼,是事死如事生。

(7)事亡如事存:举大事,封大臣,必在宗庙举行,四时致祭,有故必先告庙,谓事亡如事存。

【译文】孔子说:武王、周公的孝是通达于孝道,天下诸侯大夫及士庶人通称其孝。所谓孝者,能善于继承父母的志向,善于叙述先人的事业。文王之志,欲明明德于天下,因殷纣阻之而未洽,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即所谓善承继父亲的心志。文王视民如伤,欲使民为尧舜之民,而武王、周公继之,救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武王已平殷乱,身为天子,一切不改其父之事,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孝达到极至。

朱子简介(中):朱熹(1130—1200),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子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子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焕章阁待制、侍讲(皇帝的老师和顾问)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