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6 不要做美中不足的事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6-10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66

《论语·八佾26

【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评析】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礼治”,这首先提出了对当政者的道德要求。倘为官执政者做不到“礼”所要求的那样,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那这个国家就无法得到治理。当时社会上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使孔子感到不能容忍了。

《论语》里仁篇第四【本篇引语】: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


【学记】不要做美中不足的事

王鹏翔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吾何以观之哉?”,夫子表示看不下去,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但凡有良知的人,实在是有太多的人和事情,让人看不下去。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看不下去的事情,有些人因为看不下去而埋怨,抱怨。有些人会置之不理。还有一种人会因此而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居上不宽”是让孔子看不下去的事情之一,夫子通过思考和实践就提纯了“恕”的思想,对人当宽恕。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不会犯错误的,就连孔子的高徒颜回也会犯错误,所以才说“不二过”。其实,下属犯错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管理者不能以这个错误为鉴,去教育其他人,而只是对犯错者采取不宽容的态度,以至于打击报复,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让人看不去的。历史上,每逢盛世的君主都是以宽容为本,然而每逢乱世,君主都是因为苛刻而走向灭亡的。

“为礼不敬”,有礼的行为,没有礼的实质。礼的本质不是见人就鞠躬,见人就问好,这只是礼的一种方式。而礼的核心是敬,如果心里对对方升不起真正的恭敬心,那这样的礼又有什么用呢?在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不值得让人恭敬,但又不得不去行礼的人,既然如此,必然也是有一定的缘由,面对这样的情况至少也要表达出自己的真诚!以不止于让人觉得虚伪。

“临丧不哀”,丧礼是生死之际的告别,对于这样的一个庄重的场合,所要表达的礼,也只有哀戚才能表达,至少也要严肃,对逝者和家属表示慰问和尊重。

在以礼为核心的《八佾》篇最后一章提出“不宽”、“不敬”、“不哀”借以阐述礼的本质是什么?应该重视什么?算是对《八佾》开篇的一个呼应。

【感悟】:待人接物当以宽厚谦和为本,为礼当以真诚恭敬为要,缺乏真心诚意的礼,再隆重的排场,再宏大的场面,总是让人显得有些美中不足。未免遗憾!

【注释】:君子以不攻人之恶为宽,当求诸己,莫迁过于人,此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礼当以敬诚为本,失敬失诚而行于礼,必为谄也。丧之礼,生离死别之大事,哀戚之情溢于言表,不行礼而可感通人意。夫子故以“不宽、不敬、不哀”警示之,以示礼之重者,不可图于外也!

待人以宽厚

如月众星守

行礼应恭敬

必有心能印

生死大哀事

临当戚戚之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故居上不宽,则其教令施为不足观。为礼不敬,则其威仪进退之节不足观。临丧不哀,则其擗踊哭泣之数不足观。或说本章三句连下,皆指在下位者,临丧当解作吊丧,兹不取。

《论语讲要》:居上位者,不宽则不得众。不敬,不哀,皆失其本,其人何如,可知也。

《论语恒解》:居上为礼,临丧其事,非一宽敬哀,乃其本观即指三者而言,非观其他所行,子曰体仁足以长大。居上之宽有弊,不知天心仁爱,斯民立之君长,不宽则无人心,何以为民父母。

《论语正义》:言有位者居民上,礼乐所自出也。告之以宽,是宽为仁徳。宽人所以止苛刻也。

春秋繁露仁义微篇: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非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此之谓仁之宽与?自攻其恶,非义之全与?此之谓仁造人,义造我,是故以自治之节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度自治,是为礼不敬也。为礼不敬见伤行,而民弗尊,居上下款则伤厚,而民弗亲。

《论语集义》:居上主于爱人,故以宽为本。为礼以敬为本,临丧以哀为本。既无其本,则以和者而观其所行之得失哉?

《论语义疏》:此说当时失徳之君也。为君居上者,宽以得众,而当时居上者不宽也;又礼以敬为主,而当时行礼者不敬也。又临丧以哀为主,而当时临丧者不哀。此三条之事为乖礼,故孔子所不欲观。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自古以来,先文化讲究长幼有序,上礼下宾,如今很多礼数已是过场,要不就铺张讲排场,缺乏诚意,并美其名曰:不搞形式主义,实则丢掉了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精髄。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