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
(散文)
杨从彪
七月,二十二岁的儿子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发工资后,他将微薄的工资在信中夹寄五十元给我们,并在信中写道:“我第一次领工资,寄上五十元孝敬你们,让父母体验一下儿子的喜悦。”
显然,他是怀着极其高兴的心情给我们寄钱的。他从小长到大,在经济上都是我们为他付出。现在,他自己拿工资了,自立了,月收入虽然没有他读书的时候我们给他的生活费高,但这钱总是他自己挣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当父母的,并不看重儿子的这几个钱,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的一片孝敬之心,这种孝敬,不仅仅体现在钱上,更重要的是要有那份心。
此刻,我想起我参加工作时第一次领工资的情景,我那时十八岁,公社确定我到离家十来公里远的“小尖山”下教民办小学,教的是小学一年级,九月上班,十月到中心校领工资,月工资十九元,当管财务的老周把十九元人民币清点两次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激动万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开始挣钱了,我已经长大了,自立了!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孝的儿女,只有不孝的父母。”道理讲得好深刻好透彻,不孝的父母必然教出不孝的儿女,孝顺的父母必然育出孝顺的儿女。收到儿子的孝敬钱,我想到自己第一次领到工资后的安排,拿出一部分工资为妈妈买了一条冬天包头的黑色的丝帕子,剩下的全部交给妈妈,妈妈那高兴的神情,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她兴奋不已,对我说:“好,彪开始挣钱了。”
妈妈没有全收我的工资,给我留下了九元,说我需要钱零花。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最理解儿女的,可我们又为她们付出多少呢?我们付出太少太少了。
后来,我写了一首《母爱编织的散花》的诗,其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我第一次领到十九元工资/为妈妈买了一条黑色的丝帕子/我为妈妈包在头上/是什么把我的手打湿?/妈妈,你别流泪/你的头不会再痛了/你揩干眼泪/笑我是个多傻的孩子//”被青海一家报纸采用,在甘肃一次诗歌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首诗是写实的,没有任何虚构和做作的成份。
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愿这种美德在千千万万家庭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正文850字)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收信人:杨从彪
杨从彪,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梦母(外二首)
洋滔
母亲一生没有走出过山区
却送我登上西去的客机
舷梯旁她送我一双新布鞋
纳底的针线又细又密
缝进她太阳般的关怀
月亮般的心意
她紧紧拉着我的手说
新鞋护佑我多病的孩子
在辽阔的高原保重身体
春暖鸭先知,晓儿莫过母
她提着山里的油灯为我导航
雪样的头发飘白了珠穆朗玛
一脸皱纹像起伏不平的雪域
我猛一惊醒,已初现晨曦
窗外蓝空泛起白云的涟漪
泪水弯曲了我人生的沟渠
渠道里盛开着我不尽的思绪……
绵长的思念
大昭寺佛灯摇曳柔和的黄光
辉映着大巴山夜雨绵长
绵长的夜雨是妈妈的思念
同时牵动着我绵长的想往
她从这儿抽出绵长的思线
缝补多年未愈的盼望
切肤之思同时也摧残着我啊
我在娘身旁,娘在儿心上
鲜花与忏悔
·1·
母爱浇灌出来的鲜花
开放在我心灵的海滨
时间顺着花蕊和枝蔓
流走我灿烂多舛的青春
笔尖的飞桡搏击无边苦海
驶进妈妈深深的魂灵
·2·
孩子突然闯进门槛
说他掏了一窝鸟蛋
我一记耳光
打开了他的泪腺
只为树枝挂破了他的衣衫
妻道:小时候妈也这么打你?
我忏悔的心
顿时触了电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收信人:杨从彪
杨从彪,笔名洋滔。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
故乡·母亲
洋 滔
·1·
美不美,故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
又亲又美故乡情,
投你怀抱满目新。
土生郁香苗吐翠,
柑橘林中鸟争鸣。
山湾大塘鱼正跃,
水牯坪瘦掩绿荫。
红楼绿瓦春笋茂,
几疑进了桃花村。
虽然不是过年节,
新装赛过城里人。
电话电脑电视机,
卡拉网吧正流行。
大嫂伙房烹佳肴,
母亲陪我话别情。
侄孙不识堂爷面,
腼腆花开笑吟吟。
焕然一新五年变,
见了故里不敢认。
·2·
母亲八旬路八千,
儿孙满堂居乐园。
四岁丧母五别父,
十五随夫耕织艰。
饥肠总欠三分饱,
困眼难安一刻眠。
教子成材饮辛苦,
抚孤成人美名传。
·3·
一封电报母病危,
三千里路两日归。
儿在高原刚出院,
忽闻母病身心悴。
起居全靠人料理,
见儿精神却增倍。
笑纹深壑骨如柴,
逆子燃它用悔泪。
·4·
祭母焚纸拜墓前,
香蜡鞭炮鸣云天。
一抔黄土伴月季,
花开草茂十余年。
长卧绿丛橘林拥,
是您亲手植荒山。
生前笑将苦作乐,
无私阳光照人寰。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
收信人:杨从彪
杨从彪,笔名洋滔。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