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24
《论语·子路篇 》13.24
【原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足以肯定他就是好人。”子贡又问:“如果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他就是坏人。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评析】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学记】怎样的人才是好人
王鹏翔
此章记录了子贡向夫子请教如何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事情。
假使有一个人,在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人们都很喜欢他,这样的人就是好人吗?子贡请教的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大多数人一般都会这样认为。只要听到很多人说这个人是好人,他也会盲从的认为这个人就是好人。而恰巧有一些人,为了图个好人的名声,完全失去了原则底线,不分善恶好坏,以不得罪人为标准,东风来了向东风,西风来了向西风,完全不表达自己的立场。所谓乡愿指的就是这种人。夫子说“乡愿,徳之贼也”。所以,夫子认为,即使有全部的人都说他好,也未必就能证明他是好人。
子贡又列举了一个案例;假使有一个人,在他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人们都很讨厌他,这个人如何呢?夫子却以为这样的人也未必是坏人。所谓“好人”还是“坏人”,别人对他的评论,并不能证明他真正的品质。夫子于此列举了一个可以鉴别好人的合理方法;想要完全了解一个人,就需要亲自去这个地方考察,这个地方的善人都称赞他,恶人都讨厌他,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好人,善人。因为他敢于坚持正确的原则,又敢于反对丑恶的行为。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是要以善恶是非为准则。
【按语】为人处事,不要奢求所有的人都能喜欢你,只要凭着自己的良心,心存善意,坦荡待人就好。因为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而各种各样的人又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唯有正义和善良,才是这个各种各样中最能长久和永恒的正行。
善恶非由赞
亲探本性现
好坏难相见
以正分两边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一乡之人,若宜有公论,然亦各自为类以为好恶。若一乡同好,恐是同流合污之人呢。一乡同恶,或有乖世戾俗之嫌。恶人不之恶,疑其苟容。善人不之好,见其无可好之实。然则公论贵乎合道,不贵以多少数为量。
《论语正义》:孔曰:“善人善己,恶人恶己,是善善明,恶恶者。”
正义曰:“善人善己,恶人恶己,是此人真善,而我之善善明也。反是而善人恶己,恶人善己,是此人真,而我之恶恶著也。”
《四书遇》:韩求仲云:“乡人有好恶,亦有善恶,故取人者,不当以好恶之善恶为善恶,而当以善恶之好恶为好恶。已字明了,有和葛藤?”
《论语集注》: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眼见未必就实,口传谈不上真。言行一致,坚守原则,纵然不被人称赞,也比做伪君子活的真实。互勉。
止语:不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自己的善良正直的心里。
颜姐:夫子认定的好人准则:敢于坚持正确的原则,又敢于反对丑恶的行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是要以善恶是非为准则。
请您轻点左上角“首页”
或点击如下网址查看本会更多资讯
请把您的手机字号调整为“标准” 以达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