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著作-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书屋 >> 会员著作

伏羲与华夏文明——秦治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7-14

第五届''世界周易高峰论坛暨伏羲文明探源''论文

伏羲与华夏文明

2019年6月10日

关键词:伏羲;华夏共主;炎黄先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世神

 要:太昊伏羲氏(包牺氏)真有其人,他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华夏共主,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先祖,其世系位序排列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因其画八卦以启人文,设六官以安万民,置九牧以和四方,造六书以代结绳,制嫁娶以睦家族,因尊事以崇礼仪,作琴瑟以兴雅乐,制甲历以辨四时,织网罟以教渔猎,养牲畜以充庖厨。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丰功伟绩数不胜数,百姓于今受其福。后世感恩戴德,贡奉为创世神,四时祭祀,历八千年而不衰。

中华民族始祖伏羲氏之丰功伟绩,可谓大矣哉;画八卦以启人文,置六官以安万民,设九牧以协四方,造六书以代结绳(结绳记事),制嫁娶以睦家族,因尊事以崇礼仪,作琴瑟以兴雅乐,制甲历以辨四时,织网罟以教渔猎,养牲畜以充庖厨。凡此等等,开启了中华文明先河,百姓于今受其福。特别是制嫁娶以立人道,成为人生幸福社会稳定的根石,设百官以构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序列,奠定大一统文明秩序;画八卦以开启人类探究宇宙人生大道,成为后世无穷无尽的智慧源泉。

太昊伏羲氏,三皇之首,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华夏共主。《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曰:“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华胥氏之女,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有圣德。”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记载三皇事迹的《三坟》虽遗失,而《三坟》对于伏羲的部分记载,散见于《周易》《左传》《管子》《国语》等先秦典籍记述中,在正史中,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最具权威的记载可见于《周易·系辞·古者章》:“‘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1] 孔夫子在这里系统叙述了上古5000多年中华政统的真实传承和历代圣王的创世伟业,与《尚书》记载的尧舜时代政史无缝对接,成为华夏历史的简要记述。

首先肯定了伏羲氏是“王天下”的天下共主,此时华夏民族生活在有序的大一统社会秩序之中。其次是伏羲“始作八卦”开创了中华文明,三是“结绳为网罟”,教民捕鱼和网罗鸟兽技术,四是炎帝神农氏继承末代伏羲氏(末代伏羲氏时,诸侯公推神农氏接替了天下共主位置),成为天下共主后,华夏政局进入520年的炎帝朝代。五是黄帝轩辕氏被公推为天下共主,代替了末代炎帝榆罔帝位。这段文字的五层史实,绝非孔子以传述传,何以知之,由孔子对“贲羊”、“肃慎之矢”的答复可知其博学多识也。[2] 因其德牟天地,道冠古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仁德思想成为华夏民族的灵魂,浸润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多能源于博学,孔夫子以其发奋忘食的精神学而不厌,19岁到宋国(商朝后代的封国)学习殷商文库典籍一整年,并迎娶宋国丌官氏之女为妻;[3] 又曾前往杞国(夏朝后代的封国)专门学习夏杞文库典籍,34岁时接受鲁君车马,以鲁国使臣身份,与南宫敬叔赶赴落阳,[4] 住在周王朝半年,系统学习考查周王朝文库古代文化典籍及王室礼乐制度、政刑得失。时至今日,随着孔子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伏羲、神农、黄帝)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所以他老人家“述而不作”的原则,遵从信义的精神,言必从典,事尊详实的宗旨,所记上述内容的真实性无可置疑。《管子·封禅》书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5] 就是说,管仲实地考察古代典籍记录的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山顶上封禅遗迹时,只是清晰辨认出了十二位帝王的封禅遗迹(因其年久剥蚀,未辨认出的封禅遗迹不等于古籍记载有误),并把他们一一记录在《管子·封禅》书中。

综上所述,相关文献典籍中,记载伏羲、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牺皇、皇羲、伏牺,后世被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者,皆属本文所称的太昊伏羲氏或伏羲。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炎帝黄帝的始祖,是炎黄子孙的始祖,他是大一统秩序的奠定者,探究宇宙人生大道的开拓者,华夏文明的建造者,社会公平的推进者,幸福人生的维护者。

奠定大一统文明和谐秩序

人类文明,始于有序,没有秩序的社会,就谈不上社会安定,人民安康。人文始祖伏羲氏为中华民族奠定了大一统的社会秩序。《书经·仲虺之诰》说:“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无主(没有秩序)则强凌弱,众暴寡,民不得安其生。于是伏羲氏“王天下”,治分六官以安万民。《竹书纪年》上说:“太昊伏羲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始以龙纪官。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庭为居龙氏,治屋庐;浑沌为降龙氏,除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源。”

《易》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在中华文明理念中,城邦是社会文明中的衰退产物,在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社会中,何来暴客,无需城郭。有暴客需要防备,是天下为公的公德下滑所致,它不能成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而是世衰道微的表现,是故孔夫子说:“世衰道微,天下为家.....,城郭沟池以为固。”然而中国的家天下,依旧没有脱离大一统的治理体系,远远优于城邦之间相攻伐的残酷局面。

伏羲氏之大德所致,他的后裔代代优秀,人才辈出,数千年中华各大朝代天下共主,都是伏羲氏的优秀后裔,由《姓氏寻根》可查而知,自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至于秦、汉、唐、宋,皆由伏羲后裔君临天下。太昊伏羲氏后裔受某代待考证伏羲氏封为诸侯国,国号少典,世为诸侯。伏羲朝传承多代伏羲氏,历时接近3000年,传至末代伏羲时,少典国君有子石年、勗其,勗其君少典,石年被公推为天下共主,替代末代伏羲氏君临天下,号称炎帝神农氏,炎帝朝经历八代520年,衰落于末代炎帝榆罔,与榆罔同时代的诸侯国少典国君轩辕氏受天下诸侯拥戴,与诸侯国共同驱逐炎帝榆罔后,轩辕被公推为天下共主,号称黄帝。黄帝子孙经历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推贤上位,执政400多年。禹、益、稷、契、皋陶gāo yáo),与唐尧、虞舜共同创建了唐虞盛世,圣德遗风永驻。炎黄时代14位帝王执政近乎1000年,实施了选贤用能,有德者于壮岁执政为民,无能者或自让位(如帝挚),或被替代(如榆罔),保证了仁政爱民政策的有效实施,长期延续了伏羲氏开创的大一统文明政治。

至三王而家天下,夏朝经历400多年,政局衰于夏杰王,成汤伐夏救民,逐放夏杰于南巢,建立殷商,经历600多年传至商纣,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伐暴救民以安天下。夏、商、周、秦、汉、唐、宋,皆伏羲之苗裔,无不兴起于天下危难之际,无不以除暴救民为先务而施行仁政于天下,维系中华文明数千年而不衰,皆由历代圣王传承中正仁义之道,继承伏羲氏圣德伟业,以人为本,视天下为一家,视中国为一人,以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中和思想作为治国兴邦理念。

探究宇宙人生大道的开拓者

伏羲氏画八卦,“一画开天”,从此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先河,开启了人们探究宇宙人生大道,寻求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方向和路径。

伏羲画一“—”(音寄)以象天,谓之太极,卦爻由此而生,宇宙万物无不由此而生发,皆由归一之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而立两仪、四象、八卦;成二进之制,至于十六、三十二、六十四。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以化生万物。由是而探究气集成形,形散复归于气,而天人一体,万物同根,动静一源,同聚天地之气以成形,呼吸天地正气、汲取天地能量以维其生,具天地之理以有序健行;然后可以同享安泰,共度美景。悖天地之道,失人生之理,不顾当循之序而肆欲妄行,必至殃己害人,如此而掌有最高权力者,必致天下大乱,犹如秦二世胡亥之速亡,无可施救也。

于是周文王因伏羲六十四卦著卦辞,周公依三百八十四爻作爻辞,孔子著十翼之后,易经脱胎换骨,真正成为兼容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经典。卦爻之辞句句经典,字字珠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哲学家研法其义理,文学家赏识其文辞,科学家发掘其宇宙奥秘,数学家悟出了二进制,史学家视为上古实录,象数家推演以卜筮。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发育造化之具,而万象包罗于其中矣。故曰:“易之为书,乃羲文周孔法天之学也。”

伏羲卦爻之图象者,摹拟天下事物之形容,画而挂之,以象事物之宜,以为穷理尽性之具。周孔文辞,乃摩写乾坤者也,理本天地生生不息之仁,考诸物理,观乎人情,稽上古数千年博爱仁义的传承和发展,礼乐政刑的得失与完善,阐于卦爻之象,叙应吉凶之变。使人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以明乎天地生物之理,而知人所当行之路。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所以明理用中,居仁由义以成就其事业。引导学者法天以自修,观象玩辞以穷究二五时中之理,使己之视听言动,不违乎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动静语默,无不合乎中正,则凶咎可免,常有吉庆,循天地之道而善身善世矣。

创自伏羲而世代传承的中和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支撑了中华数千年文明。

制嫁娶以创建华夏文明

婚姻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组建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转折性历程,《礼记》曰:“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伏羲重视家庭礼义,制嫁娶以立人道,为社会有序管理,为人民幸福安康创造了良好条件,《礼记》更是把婚礼提到了“万物安”的最高境界论述,推论出万物安起始于遵循男女有别的婚姻家庭之婚礼;由男女有别有义而达到父子亲睦,以至于有义有礼而万物得以安宁。无别无义,是近于禽兽的行为,就不可能有社会安宁。普希金倒在决斗场,是对婚姻家庭的破坏,是野蛮民族的愚蠢行为,是对人权的无理践踏。

孔夫子大同世界标准之一是“男有份,女有归;”就是男子都有自己的职分和责任,女子全部有家可归,内无嫁不出的怨女,外无娶不到妻室的旷夫,男女都有合宜婚配成家立业,组建和睦家庭。

推进社会文明  维护幸福人生  

人文始祖伏羲氏,丰功伟绩累累,除上述三大功勋外,在推进社会文明,维护幸福人生方面,还有许多建树,一是“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以代结绳之政”(孔颖达《尚书序》)。改变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更好得传播人类文明。二是“因尊事以为礼仪”,“作琴瑟”以兴雅乐,开启了人类有别于禽兽的礼乐文明,历代圣王“缘人情而制礼 , 依人性而作仪”,礼以正其行,乐以正其心,用礼乐调适人心到中正平和的天地之道上,化人成德,使中华民族逐步走向礼义之邦的文明大道。三是“治屋庐”以避风雨度寒暑,让人们处于安适的生活环境之中。四是“制甲历”以辨四时,人们得以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安排人事活动。五是“织网罟”以教渔猎,获取生存技巧。六是养牲畜以充庖厨,具备自行控制命运的能力。凡此等等,不甚枚举。

《周易》:“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管子》“虙羲伏羲封泰山,禅云云”。《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伏羲),泰皇最贵。’”《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6] 著名文人陆游对伏羲开天的评价:“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

故曰:太昊伏羲氏(包牺氏)真有其人,他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华夏共主,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先祖,其世系位序排列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因其开创人文先河,丰功伟绩数不胜数,后世感恩戴德,贡奉为创世神,四时飨祭,历八千年而不衰。

伏羲时代的种种文明,是当时哲人智慧能够想到的,也是人们的技能可以做到的,是上古先民创世智慧与生存技能不断积累的结晶,《三坟》(三皇时期的史书)及许多古籍中真实地记载了这些文明,大地弯文化及许多考古资料验证了伏羲所处年代的人类文明程度,与史书记载十分吻合。并不是诽谤丑化先人的人们所说的:“那只是神话传说而已”。

那么神话传说与真实存在如何分辨呢?其实很简单,神话,是人的智慧与技能无法做到的事,比如盘古开天,女娲立极之类鳖足以立四极

有同志提出质疑,认为伏羲可能不是历史人物,于是秦治微信解释,并撰写《认识太昊伏羲氏》以辨析神化传说与历史人物的不同,宜确认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中华文明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一般认为,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先祖。在当代社会,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伏羲创世神话祭祀伏羲的习俗。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伏羲氏开创的中华先进文化,在历代先圣的弘扬光大中,不断提纯升华,成为人类最先进的文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秦治,男,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注册建筑师,儒学传承人(自幼跟随关中知名儒者先父秦敬修诵读《四书》《五经》)。

地址平凉市图书馆五楼-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邮编:744000

手机:13519030395

邮箱:876181229@qq.com

参考资料

·1.秦敬修著《周易卦解》(第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版第426~431页 

·2. [春秋]左丘明 著《国语》第一版. 华龄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8页. 84页

· 3. 《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丌官氏。”

· 4. 《孔子家语》卷三第十一

· 5. 《管子·封禅》(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8,第336页

· 6. 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三家注),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