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先锋-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弘道先锋

一代名士 秦敬修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2-29


一代名士 秦敬修

秦敬修事略

1998810

选自《崇信文史》第二期68页~72页 图片是补插的)

秦敬修(1910.7.6-<2004.1.15>)名汝齐(汝泽),以字行,本县柏树乡秦家庄人。平生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以修身成德为先务,重德操,守礼仪,性情端庄,谦逊恭谨,以孝道闻于乡里,素有“秦孝子”之称。他明医理,通医术,尚医德,一生为人民健康和教育事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现已九十高龄的秦老,仍不忘进德修业,日孜孜于五经四书,诸子百家,手不失于卷册,笔不停于著述。已脱稿著作有《周易卦解》《脉诊握要》《新编中医儿科学》、《小学通俗解义》《五子书》等书待资印行。其刻苦自学精神,钻研问题的毅力,与人为善的风格,实为后生学习楷模。


辗转求学  历尽千辛

秦老自幼刻苦好学,时为同学之冠,年19岁时,以优成绩考入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就读。一日,在杜维祺家中谒见了德高望重的泾川孝廉史复斋老先生,并拜史为师,利用校方星期日及一切暇余来史先生处听讲,有时夜以继日,通霄达旦。其刻苦好学精神为史老先生所感动,曰:“余授业一生,从未见如此好学者。”从此,讲授者更是诲人不倦,敬修亦如饥似渴地学完了《朱子小》、《近思录》、《四书》等儒学名著。以优异成绩毕业。为了继续受教于史复斋门下,他请求组织分配自己在平凉九天庙任教;教课之余,继续登史先生之门听讲。如此数年通读《五经》、《四书》,博览诸子百家,书写学习笔记、读书心得五万余字,略识天文地理,学识超人,饮誉一方。

秦老与先师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合影(左三:史复斋,左二:秦敬修)

为了进一步提高理学知识,寻求文化救国之路,他辞教归里,在秦家庙经商集资,于1936年背负行囊,徒步远涉,越乾山,过渭滨,到陕西蓝田县拜见了关中大儒牛兰川先生,得牛先生赏识,居芸阁书院聆教。后因牛先生染病在身,难以施教,遂尊师命,往三原正谊书院,拜见了孙先生(孙乃琨,山东淄博市人。少时颖悟好学,步行数千里,来正谊书院就学于贺复斋先生,与牛兰川、张果斋同为贺老高第门生。1984年淄博文史以《近代理学家孙乃琨》为题登载了事略)。见先生容仪堂堂,教规严谨,书院学风笃厚,门弟子以忠信相尚,使他喜不自胜。孙先生对敬修的谈吐言行评价极高,遂留院受教。敬修为得高师以自慰,早起与鸡鸣争先,晚读与青灯为伴;彻夜朗诵,专心听讲,熟读精思,每遇小疑必藉记而切磋。其后孙先生东归,敬修亦返陇地。

三元正谊书院送别恩师孙廼琨

前排:左二孙廼琨左一孙和亭右一王大本

二排:左一秦敬修

三排:左一王元中

1937年赴清麓会祭后,归途中至嵋县劳峰书院,从山东大儒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学习易经4年。张先生病逝后,敬修为师服丧成礼。


(张范卿先生对弟子秦敬修寄予厚望,于1937年国难之时,特撰文勉励敬修公。简体全文如下:

赠秦敬修序

丁丑岁[民国二十六年] 即墨 张范卿

国于天地,必有与立。国之所以立,上则恃君相之治术,下则恃师儒之学术。吾国不幸,邪说横流,灭孔废《经》,乱政亟[qì屡次 ]行。东邻耽耽,日夜谋我,而吾国执朝政掌兵权者,犹复甘寝火薪之上,充耳莫闻。一旦祸机暴发,如怒潮,如瘈狗,淘汹涌涌,势不可当。然后趋无辜之赤子于枪林弹雨之中,肢体碎炮火,膏液润草野。外侮日至而内閧[hòng 古同“哄”,喧闹]不已,国未亡而人心先死,人心死而国亦将随之。

一二宿儒虽有爱国之心,而事权不属,无所施其挽救,惟有独抱遗《经》,为中国哭,为生民哭,为先圣先王之道哭而已!呜呼!尚忍言哉!三韩季世,政刑苛紊,诸儒伏阙上书,而诛夷贬窜之祸,甚于汉之党锢,明之东林,卒为日本所灭。当今之时救亡图存,已无望于上之人矣,此不责之师儒而将谁责。

平凉秦生敬修,有志之士也,尝徒步走七百余里,受业青麓正谊书院。余避难来秦,又欲来学于我。为生之计,宜奋志读书,讲求学术治术,以为异日救国之资,此则鄙人所厚望,生民所托命,勿仆仆风尘以空销岁月也。


考其所学,皆为明达天下事理,驱除私心杂念,正己而后正人。居其位,则教育引导感化制约,使人人正其身心,忠于事业,为民兴利。数年游学之中,晓畅理学要旨,溶通周易消长原理。关中理学家张果斋先生来函赞其学曰:“五经古无有也,而成于孔子;四书古无有也,而成于朱子;今而后,编著如五经四书者,惟吾敬修是望。”胶东制革厂总经理傅明臣先生见敬修学识渊博、节操高尚,赞曰:“关中之士,敬修当为首屈一指。”遂结忘年交,同探易理奥秘,游学费用全由傅先生资助。北大经学系毕业生王某与敬修同学劳峰书院,反尊敬修为学长求解《周易》,但敬修不以学长自居,其学业疑难,必依卦爻象数辞义透彻讲解,共同切磋。

义教儒学于贤山书院

(秦老曾在其学弟王元中创办的陕西省扶风县贤山书院教授儒学经典)

1943年春,受卢继明先生聘,在陕西省扶风县贤山书院任教。次年,又到凤翔宗铭书院任教。


陕西凤翔宗铭书院照片


兴办教育  发辉才智

秦老以兴办家乡教育事业为己任。1945年,他奔走乡里,反复讲解,动员族人将秦氏祖族户地800亩,转归学田及义仓之用,以合理地租收入作为开办学校、振济贫困的经费,创办了秦家庄村学,修造教室2幢,教师宿办室3间, 聘请了教师。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他亲自上门动员学龄儿童上学就读,推动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兴起,挽救了失学儿童的读书机会,也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在修建学校期间,他与邻里群众共同捐资献物,投工添料,砍柴烧瓦。义仓储粮用以备荒济贫,族中孤寡老人均由义仓供给,组织近亲奉养。

秦老在办学之余,还利用公众集会场所,亲自讲解儒家学说,意在使人们懂得孝父母、敬师长、勤耕作、俭持家,邻里和睦,长幼有秩,禁毒戒赌,力戒邪念等等,对安定当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秦老被考评为甘肃中医世家


研修医理  显露才华

1946年秦老开始兼学医学经典,因古文造诣较深,又擅长于苦攻勤奋,逐渐地掌握了祖国医学理论,精于诊治内外各科疾病,对针灸学、按摩术更可临床妙用;对癔病,心痛,胸痹及各种炎症治愈率极高;尤其擅长皮肤科病患,能自制红升丹,白降丹为患者治疗疮痍,多不收费.自行医以来,不避寒暑阴晴,黑夜白天,总是有求必到,成为一方名医。

兰州中医学校留影

1956年在柏树乡保健站举办医疗培训班,亲自讲课传授, 培训出秦嘉礼等乡村医生10余名。1958年由县政府选派参加了省中医学校举办的中医师资训练班学习半年,结业后留校任教。在任教期间他以精辟的论述,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讲解医学知识,学员极易接受,教学成绩显著,受到省卫生厅奖励。他经常受聘于兰州医学院讲授中医经典理论,曾代刘星元教授在该院教师班主讲中医学概论。

参加甘肃省兰州中医学校建校十周年

赴河西讲学留影

1963年被省卫生厅派到河西讲学月余,深受医界人士称赞。在教学期间经常义务诊病,省级领导也经常登门求诊,并著有《小儿指纹诊法》等论著,在甘肃省医学论文汇编上发表。1963年7月秦家庄秦尚德患肠梗阻,经多方医治无效,患者已昏迷二日,家人已为病者准备后事。适逢敬修暑假回家,进门闻讯后,忘却远途疲倦,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直接到病人家中医治,按摩达二小时之久,使病人肠阻顿开,转危为安,汗流颊背的敬修才回家团聚。他行医不论贫富贵贱,常有免费赠药之举,深受乡亲赞誉。有时每日诊病多达百人以上,累得他两腿肿胀,头晕目眩,但仍慎重细微的坚持诊治每个患者,从不疏忽。经常废寝忘食地坚持工作,直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去,方可停手。

 (秦老设置祖宗神龛于正寝,每逢父母长兄生日及年节,必亲献酒馔,拜祭成礼)


奉行孝道  益美乡里

秦老幼年丧父奉母至孝,母病及医亲侍汤药,平时亦恭顺尽礼,承欢膝下。冬暖被褥夏驱蚊蝇,清晨请安,洒扫寝室。22岁时母病逝,敬修痛哭昏厥数次,日夜恸号不已,三日饮食未下,匍匐不能起,经亲友劝慰,始进稀粥。守丧十余日,昼夜不离母柩。待及厚葬成礼,丧服在身三月有余,不食酒肉果馔;每昏悬灯于墓侧,叩拜号哭,盘桓夜半而不忍离去。居丧三年,设铺外寝,寝毡枕块,衣不解带,悲忧无喜容,每设祭则啼泪不已。其贤德懿行,邻里仰慕,乡人誉名呼为秦孝子

德范后人

(秦老后人2007年为秦老修筑祠堂一座,每逢清明节,寒衣节及秦老七月六日生日,子孙们齐聚祠堂,虔诚奠祭,怀念祖考遗德,追思祖考教诲,检点本人德行,不敢或忘祖考遗愿。)



祠堂及展板

秦老昆仲三人,长兄汝贵,次兄汝川,皆从农,敬修以事父之礼事兄,每外出必先往兄室告辞,长揖而别,归先问安。如有佳肴必先奉兄,兄不食己不忍食。奉侍已故亲属犹如奉生之礼,每逢父兄诞辰及周年之日,必设祀家祭。待其姊妹情同手足,女侄如亲生无异,每年必亲临其家看望,遇困难者即解囊资助。1962年,兄嫂相继去世,兄子长民流落泾川境地为人养子。敬修暑假归里后,闻讯亲往其家,以40赎回,留在自家生活。1965年为侄娶妻后,将自家生活生产所需用具分给侄儿另立门户。

秦老书法作品

严谨治家  以身垂范

秦老以治家谨严,教子有方名传乡里。他素以孝悌施教,周礼治家,子女幼习成性,家人礼让成风,若出自然。每遇农暇或夜晚,集子孙于灯前,视家庭如学校,引经据典,以先贤为师启迪后人刻苦奋进。告诫子女“读书不为做官,做官不为挣钱”。以明理、正身、谦和、礼让、至爱为信条,进行家庭教育。老伴原不识字,婚后,他能夜夜帮助认字,在扫盲的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及伦理道德。三年内熟读了《三字经》、《女儿训》等启蒙读物,日后为协助秦老料理家务,教育子孙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无益书不读,无益言不说,无益事不为是他教育子孙过程中一直坚持的家规。更重要的还是先修身再齐家,以自身做起,范及后人。邻里起纠纷时他以大义开导,与邻为德调处和睦;邻里有贫困者不分亲疏,以衣食无私赈济。1989年,柏树寨位某来家治病,秦老得悉家境贫寒,即免费医疗。病者回家时,他将自身衣衫脱了一件给位某御寒。1962年去泾川王村探亲时,在泾河岸边听到呼救声,便跟声奔去,见有妇女溺水于河心,他不顾水深流急入水救出两个妇女。

献诗祝寿

(秦老90寿诞时,县人大、政协领导主持寿庆,亲朋好友会聚一堂,雍雍睦睦,久久沉浸在和乐欢快的气氛之中。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原崇信县物委主任高延仁献诗一首为秦老祝寿。)

如今,秦老家中四世同堂,子女及孙辈个个谦和庄重,在校学习者多为“三好生,”走上工作岗位者多为先进工作者。有的子承父业,就医城乡;有的分布在教育、建筑等不同行业工作。按学历说,子女及孙辈中有大学文凭者7人,就读大学者1人,中专毕业者1人,高中2人,初中2人;安职称说,晋升为中级职称者3人,初级技术职称者6人。

1989年庆贺80寿辰时,学子门题匾曰:“医德贯陇,周礼兴家”8个大字,这就是秦老先生一生的写照。

崇信县卫生局悼念秦老仙逝

(2004年1月15日秦老辞世,崇信县人民政府卫生局送祭吊挽帐一幅,挽辞曰“当代华佗,崇信名医”。这是当地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对秦老医疗成就的确认。)


注:

①此稿在《崇信文史》刊载时秦老仍健在,此处卒年系编者补加。  

②杜维祺先生是敬修公的朋友。  

③清麓会祭:正谊书院(原清麓书院)弟子及同仁朋友儒士共同会聚于三原正谊书院,拜祭儒学先师贺复斎(18241893讳瑞麟)先生。

④山东大儒张范卿(18611941讳绍价)

⑤按照当时当地一个精壮劳力每天劳动日值0.1- 0.2元计算,40元约相当于一个农民半年至一年的劳动所得。


秦治撰稿   高彦仁整理

1998.8.10


已出版著作

(秦老著作遗稿《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五子书》《新编中医儿科学》《脉诊握要》《杂证脉证并治》,其中《周易卦解》已发行第三版,上图是已出版发行的著作,均被首都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及许多知名大学图书馆收藏。)



与关中名士王元中谈学论道

    ( 1992年秋月,儿子儿媳陪护八十四岁秦老,驱车关中,寻访学友,在蓝田、长安、西安、扶风、岐山、凤翔等县市,与师弟及门生李克敬、贾克科、胡居正、胡克复、傅祯亮、王元中、史道明以及张横渠后裔等分别聚会。问讯生活起居,畅谈身心修养,究研义理精义,切磋圣贤大道,感叹师儒寥落,盼望后继有人,希望留得读书种子,寄予兴儒强国之志。他们如师如友,互敬互爱,依依不舍之情,尽显音容笑貌之中,伟乎!师儒之会,郁郁乎文哉!)


崇信文化墙

(崇信文化墙展示了本县作者出版的优秀著作,秦老排在首位)


望圣人之道 续传不绝 如望甘霖

(蓝田李克敬先生撰《周易卦解》序曰:“溯阴阳淑忒之源,法乾坤简易之德,理本洛闽,笔假韩欧,于世运隆替之分,后学修身之方,不啻殷勤致意,感慨反复。而阐发精微,张皇幽眇,尤多独到之处,其民胞物与,大扩施济之怀,苦口婆心,以告后之学者,将以觉来裔于无穷。”这是对秦老著书立说以期传承圣人之道的深厚赞许。

这封信是秦老回复恩师孙廼琨之子孙和亭回信,信中深寄圣学将坠,后续无人的忧叹。2014年正月,孙先生之孙孙振鹏来平凉聚会时执此信为信物,随拍照以存纪念,以领略名儒悯世爱民之心。)



一代名士  秦敬修

(秦老在陕西三元正谊书院师从山东理学家孙迺琨学习儒学经典,成为其优秀弟子,《三元书院人物》以“一代名仕 秦敬修”为题,将秦老的事迹录入该书,并用对联:“韦编三绝书行世 名士一介济苍生”作为副标题,凝聚秦老治学修身事迹、济世活人品德及著书立说功业等,以供后人学习效仿。)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