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治: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崇信广播电视台
德孝文化大讲堂讲稿
撰文/秦治
2017年6月10日
大家好! 与同志们共同学习国学,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德孝文化,对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很有意义。
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我国自古提倡以孝治天下,德孝文化维系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实施德孝文化教育,可实现人心向善,家庭和乐,团体和谐,社会安定的良好效果。习近平主席在他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多次引用国学文化中的精典辞句,宣扬齐家、治国理念,希望我们国家的家风好转,从而支撑起社会风气好转。他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曾经说过:“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定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教育好天下的人民,首先要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达到家庭和乐。要达到家庭和乐,先要涵养自己的品德,达到自己品德高尚,让自己成为良好的榜样,才能带领家人积德向善。
作为领导人民,教化人民的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品德,有孝行,才能成为天下人民的表率,成为人民的榜样。常言说:“打铁需要本身硬。”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需有孝行,有品格,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习近平主席曾说:“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第一个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实施德孝教化 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不能只埋怨社会风气不好,而不注重个人修养。只有每个家庭,各自纠正自己的家风,大多数家庭的家人正直和睦了,社会风气必然会好转。也就是说,有了好女儿,才会有好媳妇。反过来说,没有好女儿,那儿来的好媳妇。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想要社会风气好转,就要切实实施教化、宣化工作。给国民讲解明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准则。讲明白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引导人们依理而行,做人不违悖人性,做事不违背事理,与人交往不违背人情世故,这就是崇信县广播电视台德孝大讲堂的重要意义。是通过这个讲堂的宣讲和讨论,让我们辨别明白怎样做才是有德,怎样用孝文化改变不良习气,达到教育好子女,和乐家庭的效果。
首先我要讲明白什么是德?什么是孝?
德是人类生来就有的美好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人凝聚了天地正气,就有了躯体。禀受了天地正道,就有了理性,就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利己而无损与人的美好品德。因为我们的躯体和理性分享于天,正义的天,赋予了我们正义的天性,也叫德性(这个命题比较深奥,我们以后有机会时可以进行深入探讨)。由于趋利附势的私欲,会使这些美德偏离正道,所以我们要用心涵养自己的美德,涵养的根本在于孝,就是有孝心,有孝行。
孝道是品德养成的根本
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一个人成全品德的最根本行为,是教育人向善去恶,涵养道德品质最有效的途径。
什么是孝呢:孝的概念,一是尽心奉养父母,二是尽心服从父母,让父母身体安康,心情安宁。《周书·谥法》对孝作了这样定义:“仁慈贤惠、爱护亲人是孝,按时开始祭祀先祖是孝,五世安乐是孝,顺从德行不违背是孝。”五世安乐是家庭和睦的具体表现,家庭和睦才是保证父母身心安宁的前提。
那么,孝与德终究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在此研究一下:
孝 德
孝敬父母 德的行为 有品德有良心
父子情谊至亲至爱 推广爱亲之心 爱待邻居朋友同事
报答养育之恩 推广报恩之心 知恩图报涌泉相报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扩展到社会 敬长上团结同事
正身慎行不敢“辱其亲” 身正行修品行高尚
爱敬竭尽于事亲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有孝心,有孝敬父母的言语和行动。特别是当官理政的人,为人长上的人,更应该是一名孝子,成为表率一方的有孝心有品德的人,成为人民的榜样。因为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不孝敬父母,就是不爱待父母,不爱待自己父母的人,说他如何如何爱待老百姓,如何如何为人民服务,这只能是骗人的鬼话而已。因此,有孝行的人,才能成为好官员,好上司。
普通百姓人人都应具备孝心孝行,可以想想,能尊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尊敬他人,礼让他人。有一首古诗说得很好,这首诗是:“父母不亲何人亲,不爱父母爱何人,千两黄金万两银,金银难买父母恩。”说得多好!多贴切啊!世上还有比父母更亲的人吗?所以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就叫做违背自己的良心、品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就叫做违背礼节,是不符合情理的)。道德品性,事业功绩,都是由恭行孝道生发出来的。
做一个有孝心的子女
上面我们已经探讨了孝与德的概念,孝与德之间的关系,还有德孝文化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德孝文化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德与孝相辅相成,我们如何做到有孝行呢?
首先是乐其心,让父母心情快乐,能够和父母和乐相处,不忍分离。能爱父母,就能很容易地做到孝,当你深深地爱着父母的时候,你必然会有和乐的气象(一团和气),有了和乐的气象,必然会有欢喜愉悦的颜色现于颜面,有愉悦的颜色,必然会有柔顺的身容。这样的喜悦气氛,会让父母心情舒畅,一家人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这就叫天伦之乐。
其次是不违其志,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一切顺从和满足父母的良好愿望。比如希望你有品德有本事,做正事,做好事。希望你关注家庭,常回家看看,共享天伦之乐。这些都是儿女应当做到的事。
其三是乐其耳目,要柔悦你自己说话的语气以乐其耳,愉悦自己的容色以乐其目。让自己的父母生活在温馨环境中。
其四是安其寢处,让父母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居住场所。能够安稳地生活。
再次是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顾,常常关心父母的生活,让他们无衣食之忧。
做到上面几条,你就做到了孝,完全做到了就是大孝,这有什么难的吗?我们回顾一下这几条,主要还是爱不爱父母的问题,有爱心,就很容易地做到了,因为孝顺的主要内容,只是你的态度问题,你的情感问题,父母不需要你做多大贡献,而是父母为你做出了很大贡献,你能做出父母为你所做贡献的十份之一二奉献给父母,就是很孝顺了。
做到了孝敬,你的品德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因为美好品德的最高境界就是孝、悌、慈。能孝敬的人,必然具有友爱兄弟,慈爱家人的美德,把慈爱之心扩而充之,至于慈爱天下人,就会成为有大德的人,成为能够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人。而且会把你的孝行在不知不觉中传导给你的儿女,你的儿女一定会效仿你的良好品行,形成良性循环,传承美好家风。
治国理政的至德要道_“孝”
在中国历史上,以孝治天下的开明帝王很多很多,比如以孝顺父母闻名于天下的大舜,他的孝行被帝尧没见识,被选为接班人,促成了尧舜时代的太平盛世。以孝道闻名天下的大汉第三代皇帝汉文帝,因为他孝顺和慈善的美德,被主政大臣们选定为皇位继承人,汉文帝的孝慈美德,开辟了有名的文景之治。这都是孝亲爱亲的良心,生发出来的美好品德,生发出来的大智慧大本领。证实了至圣先师孔子所说的:“孝是德的根本,”孝是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这就是德孝文化的重要性。
谢谢大家!
附:德孝文化大讲堂开篇词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市县文艺工作座谈会议的要求,我台推出德孝大讲堂电视栏目,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人文知识,提供心灵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今天的《德孝大讲堂》栏目第一讲,我们邀请到了我县的一位致力于传播国学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国学研究者秦治老先生。
秦老先生1948年出生在我们崇信县柏树镇秦家庄一个耕读之家,他的父亲年轻时一直在陕西一些书院从事国学学习和教学工作,对诸子百家及儒学经典颇有研究。后来从事医疗工作,成为甘肃省中医世家。受父亲的熏陶和感染,秦治从少年时代便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功课之余,读了许多儒学经典及诗词、文赋。退休以后曾在北京,江苏等地参与国学会讲,传播传统文化,接下来,就有请秦老先生为广大观众讲解如何做一个有孝心的子女,有品德的公民。
上一条:杨汝清:孝道离我们有多远
下一条:吴烨: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