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045第三届{爱国孝亲家教家风征文}家族的纪念碑———王氏家谱序言

来源:
作者:朱国勇
发表时间:2020-09-18


           家族的纪念碑———王氏家谱序言

人类,不论是哪个民族,从原始蒙昧时代起就在以神话的方式思考着两个共同的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中国神话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黄土和泥,出了一个个像她一样的,然后,吹一口仙气,便有了生命。女娲安排两性婚配,人类从此就开始繁衍生息

圣经故事说,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了一个人亚当,又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亚当和夏娃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没有疾病、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她们受一条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于是,便有了善恶欲念,有了生死轮回,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开始繁衍生息人类。

我们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带着这两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终极答案的命题每个民族都在开拓着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生命的认知,都在夯筑着各民族思想意识的底蕴,增添着文化的自信,传承着灿烂的文明

与此同时,作为独立人格的一个个生命个体,他们除了从国家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延续文明的血脉、传承文化的肤色外,还需要从地域的、故乡的、家族的、父母的、兄妹的等等更加微观的层面,接续家族、家庭生存延续的大爱馈赠或无私付出,经历生命的艰难历程,感受更加温馨的人性温暖,晕染更加丰富的精神色彩。

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不论是潜意识、还是显意识,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每个人会带着这两个从意识原点发出的命题,搭建认知世界、认知人生的坐标,排遣心灵的孤独和迷惘,寻找精神和感情的慰藉。

我以为,如果有人编撰家谱,第一种意义,就是对以上两个命题的家族式解答。它是用文字描摹一个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让每个家族成员都能清楚的辨认自己的根脉和位置,明白自己来路和去路;它是在树立一面拷问灵魂的镜子,让每个人在这面镜子前展开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进行关于人生、命运、荣辱、敬畏、感恩、福祸、因果、传承、坚守、责任等等问题的思索;它是在修建一座家族的精神家园,让家族的成员拥有一个消除孤单的温馨的家、修养心灵的温暖的床,能够找到开启精神归宿的钥匙。

一个人成长、成功的规律是什么?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不仅是古今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长期研究、试图解答的重大命题,也是每个人用一生的实践力求解答的重大命题。

道家学说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范畴,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规律,强调“人道”必须遵崇“天道”(至道、大道)。早在4700多年前黄帝问道时,广成子就向黄帝传授了治国、养民必须先修身、养生的大道之理。此后“得道”、“闻道”、“达道”、“弘道”就成为古代先贤们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儒家学说创立了中国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礼记·大学》中有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文字严密的论述了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与修身、齐家的递进关系,以及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格物、致知、意诚、心正是修身、齐家的起点和途径,修身、齐家是格物、致知、意诚、心正的目的和追求;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报负。这就是儒家的八条目,它揭示了成功人生的基本规律和最高追求。

修齐治平的思想相关联的沉淀在普遍国民意识中的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对于家国同构的认识理念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关联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二是对于小家大国之间同命相依休戚与共的思想情怀;三是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理想抱负;四是舍己为家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精神和高尚最求。“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我以为,如果有人编撰家谱,第二种意义,就是对“一个人成长、成功的规律以及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两个命题的家族式解答。它是一本关于家史、家教、家风的好教材,是一本关于修身齐家、立业报国的好教材;它是一块拓展和强化家庭教育的沃土,是用先辈的足迹、苦难、抗争、奋斗、成就和功德,以及他们的性格、脾气、选择、信仰、精神、德行、修养为丰富养料,教育和激励晚辈、后生们出息上进,成人成才,传承家族的血统,发扬家族的荣光它是一座家族繁衍发展的纪念碑,在这个纪念碑上,树立了值得纪念、值得敬仰的典范,留下了对后来者的希望和期盼,让家族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生者和死者关注的目光中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王氏家谱的开端,是从一个带着血仇、充满血性的故事开始的。一百八十多年前,在崆峒山对面的水洼沟(又名土梨坪),居住着兄弟三人,皆未婚配。他们开荒种地,酿制黄酒,艰辛生存。不料社会动荡,遭遇人祸,老大老二在家被土匪抢劫并杀害。土匪以为此家再无他人,坦然酣睡于王家土窑。年满18岁的老三王祖英在对面山坡上干农活儿,躲过一劫。他亲眼目睹两位兄长被三名土匪杀害,肝胆欲裂,悲愤填膺,决心为两位亲人报仇雪恨。随于当天半夜持刀将熟睡的三名土匪全部杀死。大仇得报的王祖英应掩埋两位兄长后,不得不一路向东逃离。经历无数坎坷、辗转,王祖英在陕西岐山凭借良好的品德入赘为婿,娶妻生子,又因战乱、灾荒流落到山西太原。直到清朝末年,王祖英的次子王宗瑞,继承父亲遗愿,随移民遣返而举家回到平凉崆峒南坡村定居。

从这个故事中走来的王氏家族,被刻上了旧时代社会动荡、灾难深重的时代烙印,浸染了大爱大恨、重情重义的英雄色彩,赋予了重返故土、守望相助的执着情怀,传承了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的奋斗精神。

如果以这个故事为基点,沿着历史的长河极限上溯,也许,王氏家族的血脉中还有广成子带领崆峒部落发祥文明、追求大道的执着基因,还有李白笔下描绘的传世崆峒勇,气急金风壮的豪迈血统。也许,王氏家族的血脉中一直就有泾河水奔腾不息、滋养万物的灵性,一直就有崆峒山钟灵毓秀、生命常青的慧根。

后来的王氏族人,他们以正直善良赢得尊重,以果敢豪爽仗义乡里。他们用勤劳节俭、顽强奋斗扎根崆峒大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终于长成一棵棵根深叶茂、迎风抗雨的参天大树。他们用生命、荣誉、理想、信念、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等等物质的精神的元素,传承、弘扬着这个家族的血统和基因;用婚丧嫁娶、传宗接代、学习教育、工作就业、耕耘收获、发家致富等等物质的精神的成就,追逐着这个家族更加宏大、更加美好的梦想。于此同时,他们也在用以上精神的物质的元素和成就,记录和编写着这个家族的辉煌历史和不朽家谱!

真心祝愿王氏家族根脉深厚,人才辈出,繁荣兴旺,富贵永恒!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