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041第三届{全民爱国孝亲抗击新冠疫情征文}跨越战争与和平的百年家风

来源:于成杰
作者:于成杰
发表时间:2020-09-08

跨越战争与和平的百年家风

于成杰

曾几何时,歌手毛不易一首《像我这样的人》火遍大江南北。之于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画像,之于一个家族而言,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形象,甚至带着特色的标签和烙印。在我的家族里,曾祖父是军人,祖父是公家人,外祖父是师人,父亲是文人。尽管工作性质迥异、岗位跨度大,行事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闪光点,学到真功夫,并以此为荣,勤于学习、受益终身。

曾祖父是淡泊名利的人,教会我心静如水修身养性

曾祖父出生在旧社会,是家中唯一男丁。胶东地区燃起抗日烽火后,时年不满20岁的曾祖父果断入伍,跟随部队直奔战场,枪林弹雨、九死十生,东征西讨辗转来到甘肃平凉。

新中国成立后,曾祖父转业到平凉地方担任部门主官。后来,家乡闹起了灾荒。为照顾年迈双亲,孝字当头的曾祖父辞去公职,返回胶东半岛鹊垛山下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

这是曾祖父人生中一次大转折,由吃“公粮”转为下地种粮,由公家人变为庄稼汉。以孝为先的曾祖父无丝毫遗憾,调整心态,积极适应新角色,以敢闯敢拼的热情投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生活中,没出几年便成为种庄稼的行家里手。乡亲对他心服口服,推选他担任生产大队长,他一干就是一辈子。

曾祖父很能干,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粮食连年丰收,不仅村里交公粮多,百姓手中口粮也富富有余。记得父亲说过,一次年关将近,曾祖父在平凉工作时的老部下来看他,老部下已升迁为当地县领导,当看到曾祖父挽着裤腿双脚带泥时,流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部下走后,曾祖父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只是叫祖父和父亲陪他喝茶。两碗清茶下肚,曾祖父缓缓说:“做人如茶,要淡泊名利,保持平常心,得意时莫妄自尊大,失意时莫妄自菲薄。”曾祖父的话父亲谨记在心并时常告诫于我。后来,听说他那位老部下因贪腐进了牢狱,曾祖父虽一生清贫却体格硬朗无疾而终。我想,正是戎马生涯、战火纷飞,让曾祖父看穿生死、悟透人生,清心寡欲,善始善终。

祖父是在党爱党的人,教会我忠心向党不忘党恩

祖父是一名政府公职人员,工作后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教育多年。记得父亲说,每到晚上,慈祥而严厉的祖父便会把他和大伯聚拢到一块,围坐在半热的炕头上,讲述共产党的历史,以及党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付出的艰辛努力。每当提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肺腑之言,祖父热泪盈眶。他反复讲述,让父亲和大伯及早了解共产党的英明,无论干那一行,首先用共产党员标准这把“旗帜”,严格丈量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祖父谆谆教诲,让父亲和大伯谨记于心。1974年,大伯高中毕业后,应征去部队,并很快递交入党通知书,1979年开春一天,大伯所在部队派人到家乡公社民政部门,对入党进行正式外调, 祖父难掩激动之情,对前来的两名军人表示感谢,代表全家表态,决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对党尽忠,为国尽孝,为民服务。

父亲1976年高中毕业后被选进公社大院从事新闻宣传报道。1981年党的生日那天,父亲被批准加入党组织。祖父把全家人都聚拢在一起庆祝,虽然当时条件不宽裕,但还是尽量拼凑起几样“硬菜”。祖父满脸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说道:“今后多一个党员,我请客。”在祖父心中,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是人生最高目标和追求。他不仅这么做,也要求后代人牢记在胸。

外祖父是勤俭节约的人,教会我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外祖父是农村小学校长,教书育人,传道解惑,影响一方,直至退休。

外祖父退休后月收入不低,但生活十分简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连肉、蛋都鲜见。至于家中被褥衣物,更是数年不见更换,有破旧之处便缝缝补补。外祖父对自己吝啬,对我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格外用心。记忆里,外祖父鲜有给我买玩具、零食,时常给我买书。但年少贪玩的我对形形色色的变形金刚、汽车模型更感兴趣,一再央求外祖父购买。除了严肃面孔和严厉教育外,我一无所获,以至于颇为不满,认为他不近亲情。

后来我考上甘肃一所重点大学,全家为之高兴,不苟言笑的外祖父笑容最多。临行前,他不顾腿脚不便,执意拉我外出散步。走到银行门口时,他嘱咐我在外等待,自己独自蹒跚着走进去。一会,他手拿一个鼓鼓的信封走出来,毫不犹豫地放到我手中。回家路上,他一直和我谈他任校长时的经历,谈学习教育,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我紧握信封沉默不语。临别时,外祖父语重心长地说:“这是给你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你用在买书学习上,千万别花在乱七八糟处。”话语不多,却掷地有声。此时此刻,我彻底领悟外祖父一直以来的良苦用心。一霎那,我百感交集,为曾对外祖父的误解感到羞愧。

大学期间,我认真读书,把外祖父给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买书或做有意义的事情上,因为这是老校长对新学生的叮咛嘱咐,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父亲是作风硬朗的人,教会我严谨细致雷厉风行

父亲从事的职业叫“写材料”,在外人眼里是苦差事,加班加点常态,辛苦遭罪常事,费神费脑常有。写材料有三难:一是难想,大思路、大框架,不绞尽脑汁难以成型;二是难写,尤其是写材料人对写的领域、内容不熟悉,写起来更难上加难:三是难受,特别挑灯夜战通宵熬夜,个中滋味不言而喻。但父亲硬是把这苦差当成终身事业。父亲在文字征途上行稳致远,退休后还被多家报纸、杂志聘为专栏评论员。

记得父亲写材料那阵,还没有电脑,写稿子全凭借一支钢笔,一撇一捺地网纸上划。写完作业后,父亲见我无事可做,便教我校稿,一来让我感受文字工作者的辛苦不易,二来培养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调动我积极性,父亲说校对出错别字,就请我下馆子。一次我真的看到一个错字,顿时情不自禁地大喊出来。时至今日,我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还时常感慨当年的单纯和激情。

“对党忠诚、作风硬朗、勤俭节约、淡泊明志”的家风历经战争时期洗礼、和平时代延续,深深烙记在我的心里。作为家族顶梁柱,曾祖父、祖父、外祖父、父亲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我懂得心如止水洁如明镜,知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明白吃苦在先方能苦尽甘来,生生不息方能源远流长。我会竭尽所能,孜孜不倦,努力把好家风好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