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272第二届{爱国孝亲征文}《家风如雨》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14

  家风如雨

   

  文/何流

   

  仰望今夜的星辰,无数的星光照耀,丝丝如雨的家风,在记忆的脑海中环绕。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就我的父亲当了工人。虽说我的祖辈都是农民出身,但都懂得“门风”,乡下人把家风叫门风。好的家风是一家人传承祖先美德、诚实做人的原则。

  受祖辈的影响,爷爷的思想比较超前,让大爸当了村里唯一的饲养员,我的父亲当了工人,送三爸到部队当上了兵。这样的家庭在那时的社会是很了不起的,乡亲们都把爷爷另眼看待,说爷爷会持家,孩子们一个个成人了。爷爷在教育子女身上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爷爷没读过《国学》《论语》,但却知道作为父亲,怎样能让自己的孩子少受气,不挨饿。

  我的父亲结婚早,因为当大哥和老人不在一起,当弟弟的当兵又不在家,家里的二老无人照料。我的母亲出身很贫苦,家里孩子多,时常缺衣少食,但家教非常严格。我的祖父是个知书达理之人,懂得一些三纲五常、养父教子之类的大道理,让自己的孩子自小养成做人的礼数。家庭的贫穷没有把母亲压倒,母亲一边做家里的农活,又要照看二老,抓养自己的孩子。

  在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因为厂里一次事故去逝了。我当时小,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死亡,只记得母亲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几次都要寻短见,跟着父亲去,让乡邻拦住了。父亲去逝后,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那时候,父亲工作过的单位,给母亲找了一份活,能养活我们母子。母亲是个很倔强的女人,只有三十岁的母亲,不肯改嫁,为的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不到十岁的我,跟随母亲来到厂里,在附近的一所学校读书。母亲一直都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读书人,为她争口气,但我只因贪玩,没能好好读书,后来放弃学业,进入了打工的行列。

  母亲对我的管教非常严厉,不让人看出我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的骨子里也很坚强,小小的我,就像个男子汉。但我却辜负了母亲对我的期望,母亲继承了祖父持家的门风,给儿子最好的教育,希望我能成人成才。我在工厂干活时还不到二十岁,不是我想挣钱,而是我不愿看见母亲每天干那些力气活,来养活我们母子。参加工作后,单位领导对我很好,都希望我再能多读点书。后来我时常看文学名著,爱上了文学,只因写了几首小诗,被领导器重,安排到办公室工作。母亲虽说不懂得这些诗歌,但每每看到我能把文章发到报上,也十分开心。

  母亲作为一个女人,一生坚守孝道、妇道,为儿子做榜样。我在闲暇时间也常读些孝道方面的书,结婚后,妻子对母亲也很孝敬,一家人很和睦。我继承了母亲的慈祥和善良,孝敬母亲。在我的教导和感怀下,孩子们把作文发到国家级报刊以及部分外国刊物,孩子们也对母亲很孝顺。如今母亲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行动迟缓,步伐蹒跚,能让母亲在晚年享受一份清闲,享受儿孙们带来的乐趣,是我做儿子最大的幸福。

  母亲洁身治家和舍弃幸福的举动,让儿子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家风最主要的是继承孝道,传承美德。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是第一善,善待家人,孝敬母亲。

  2015年我很荣幸的被评选为“会宁县首届十佳最美孝子”、获“白银市2016度优秀家庭成员”称号。我清楚,这些荣誉都是母亲给予儿子的。

  回首儿时的记忆,家风如同一场丝丝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干渴的内心,从此变得富有爱心、善心、孝心。

  家风如雨,母爱如佛。

   

   

   

   

  何军雄,笔名:何流。甘肃会宁人,中国诗歌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中国诗歌》《星星》《诗林》《延河》《飞天》《青春》《奔流》等发表诗歌千余首,出版诗集《雪地上的书生》《风吹故乡》《春日辞》,获北京市通州区“庆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大赛一等奖、聊城大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第三届“乡梦”杯中秋诗会二等奖、“诗歌献给党”征文二等奖、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全国各类文学奖项百余次,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中国首部微信诗选》等选本,辞条编入《中国诗人大辞典》。

  地址: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文昌路安居小区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