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爱国孝亲 >> 有奖征文

071第二届{爱国孝亲征文}母亲是一本书-胡庆军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9-02

  母亲是一本书

   

  胡庆军

   

  题记:母亲是一本书,翻开目录,我看到的是“坚持”“善良”“勤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标。

                    一

  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很平凡。可是她在我心里却是伟大的。我想但凡母亲在儿女的心里都是伟大的形象。

     母亲退休了,从她为之拼搏、奋斗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战线上退了下来。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忙碌。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培养了多少学生从小乡村走出去,连母亲自己也说不清楚。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道,有时就会碰到有人告诉我:“我是你母亲的学生哩!”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从心底为母亲自豪。

     母亲从没畏惧过什么。她始终能给孩子们快乐的空间,也让每个孩子有安全感。在我幼年的时候。记得那时白天母亲既要去学校教课,回家还要做饭洗衣等等很多很多家务。还有我们的衣服要做,尤其是那布鞋。布鞋在顽皮的我们脚下很容易破烂。于是母亲也就不停地纳鞋底,做鞋。儿时的我,常常在睡眼矇眬中,看见母亲在桔色的灯下纳着鞋底。她右拿着锥子或者针线。右手的中指上戴着一个顶针圈。左手握着厚厚的鞋底。锥子先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的钻下一个小小的孔,然后把锥子放在桌上,拿起针,往头发间一摩擦,那个动作很优美,然后再用摩擦过的针去穿鞋底上的那个孔。针在顶针圈的作用下慢慢穿过孔,母亲在鞋底的另一边,用力拔出针,一根长长的线随之而过。当线过尽头的时候,母亲会特别地用一下力,让线深深的嵌进布底之中。夜很静,能听见线过鞋底孔时的丝丝声。此时的我总觉得母亲特别的美丽漂亮。桔色的灯光让我感到身体暖暖的,慈爱的母亲让我心里感到甜甜的。长长的岁月里,我始终不能忘却灯下母亲美丽的形象。而今更是越来越清晰这样的美丽。

      母亲为人和善,心地善良。那时我们住在乡下,邻居是一个身体不是很好的孤身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外地人,常年不能回来照顾她,而她又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母亲就把她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她留一些,逢年过节都要打发我们去看望,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她离世。对于村里的一些孩子多、生活不宽余的家庭,母亲还时常将我们不穿的衣物送给他们。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善待那些可怜人,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要行善,给我们从小就埋下了善念的种子,令我们受益终身。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母亲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儿时,父亲在南方当兵,家里所有的重担就母亲自己一个人承担,那时我们我们小,不懂事,有时在外边和小朋友打架了,不管我做的是否对,母亲也总是教育我要多忍让、要仁爱。以至于现在我遇到了蛮横不讲理的人时,只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用鄙视的眼光对抗。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是懦弱的表现,可对我来讲,是母亲,把我培养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人。

     母亲勤劳淳朴,勤俭持家。长期的农村生活造就了母亲勤劳淳朴的习惯,一块破布,一件旧家具,一截线头,甚至一个用过的塑料袋都舍不得扔,都要攒起来以防不时之需。一次我看碗柜里的一碗饭坏了,就背过她倒掉了,不知怎么被她察觉了,嘴里一个劲说可惜了,说我太浪费,人不吃还可以喂狗。母亲节俭的行为一直保持着,即使病重的时候,还时常躺在房檐下的沙发上看我们干家务,谁稍有浪费行为就立刻制止,我们谁也不敢轻易扔东西,生怕惹她老人家生气。母亲节俭的家教,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

     母亲一生勤俭,但是母亲也会偶尔奢侈。比如,在购置家庭耐用消费品上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奢侈。母亲很注重仪表和整洁,在我印象中母亲曾很奢侈得买过一块“的确良”布料,母亲亲自裁剪缝制,由于母亲每逢盛大场合才穿上它,又穿得特别仔细,这件衣服一穿就是近20年,直到我工作,它才正式退休。我就没记得母亲买的东西啥时候坏过,不知是东西太好还是母亲用的太仔细。母亲对于吃从不讲究,常常是能省则省。然而,在礼尚往来方面母亲也很奢侈,母亲总说,借人平还人满。在随礼方面,母亲总是不动生色的帮助那些家境比我家还差的人家,人家来3元她常常去5元,母亲常说,这种帮助是不带任何施舍性质的,送者坦然,受者心安。

  如今我们长大了,也都成家了,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母亲也搬来了城里,子女、孙辈们争相孝敬父母,母亲打心底里高兴。   

     母亲从奋斗、拼搏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战线退休了,她把自己三十多年的教案整理的工工整整,放在书柜里,然后拖着虚弱的身体,笑着对我和妻子说:“这下好了,可以精下心来帮你们看看孩子了。妈可是不能闲着,不然会不舒服的。明儿,把孩子送过来吧!”

     听着母亲的话,滚滚的眼泪朦胧了我的双眼,湿润了我的双颊。 看见她头发中的一丝丝白发我会莫名的心痛。她脸上的皱纹都记录着一个故事,都与我有关,愤怒的,快乐的,悲伤的,疼爱的,担心的,着急的......

      从牙牙学语到满的乱跑,从少年到中年,我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爱,那是母亲深深的爱。母亲的爱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强加的责任,爱就是那自发的关心和体贴,就像春天万物苏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它心甘情愿,不求回报,不求感恩,甚至不求理解,完全忘我的爱。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那关心和期待的目光,母亲的爱细水长流,母亲的爱已溶入我得血液,在慢慢的人生旅途中时刻温暖着我,伴随着我。

     

                          二

  妈妈,一个一提起就感觉无比温馨暖人的称呼。母爱,一种古往今来被世人无数次歌颂的情感。

       因为在异地工作,所以节假日里回到家里,总想解读母亲的深情厚意。她的每一次眼神与每一次问候。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思绪。

  人说母爱比天还宽,比地还厚;母爱是久经干旱后的一场甘霖;母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母爱是失落时的一种倚靠…… 

  记忆中有一年冬天,快过年了,母亲便隔三差五的从乡下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归期,等到我把日期准确告知以后,母亲才安下心来,并让我安排好工作、一路小心。几天后,收拾行囊,和老婆、女儿匆匆赶回家。一进家门,父亲就告诉我:“你们可回来了,你妈妈今天等你们差点感冒。”原来,母亲盼儿心切,每当听到有人从门口经过的脚步声就打开房门,出来看看,几次三番下来,母亲并未见到我的身影,可她不灰心,索性坐在家门口等待我的归来!那时正是寒冬,冷风刺骨,寒气逼人,向来怕冷的母亲竟然无视环境的恶劣-------,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沉默了,并非无言,可一时,叫我说什么才好呢?我望了望正在厨房忙碌的母亲,突然感悟:有母亲真好,母亲其实就是一种岁月、母爱是一种深刻的博大。

     母亲是一个勤劳、隐忍的人。儿时,父亲远在南方部队当兵,家里都由母亲一人照料,所有的日常劳作和平常家务都是母亲一人承担。但不管生活多艰苦,母亲都不让我们兄弟插手分心,在母亲心里,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就是对她的最大报答。那时候家里虽不富裕,但每逢赶集日,母亲总会塞给我和奶奶一块糕点或是几颗糖果,后来我知道那是母亲不坐交通车省下来的钱给我们买的。

  母亲更是一个善良内敛的人,她总是以自己的点滴行动默默呵护自己的儿女。儿时我一次意外溺水,被救醒过来,看到的是母亲的微笑,听到的是母亲的一句“平安就好啊”。我人生的一次险境重生在母亲眼里,如同一件平淡无奇的小事,这让我有些许埋怨,很久未能释怀。

  后来,本家的一位大爷告诉我,在我昏迷时,母亲哭晕过去好几回,事后还经常去求佛拜神。如今回想起来,仍为儿时的不经事而惭愧。

    是的,回望自己的成长,在这些岁月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包含了多少,我想,纵使最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抒写出诗篇,最优美的音乐也难以表达得淋漓尽致。我只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慢慢地由幼年长到了童年,再从童年长成了青年,也告别了花季、度过了雨季,现今的我正如日中天;我也知道,在我的成长里,每一步都有母亲的爱,母亲在我的成长里老去,这种爱值得我时时回味,值得我用一生来感激!

     小的时候,当别家的小孩起早摸黑起来放羊的时候,母亲却叫我起来上学,嘱咐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本该在毕业后好好孝敬父母,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鼓励我好好工作,不要总是惦念她。岁月的流逝总是无情的,它夺去了母亲的青春,还在母亲的额头刻下沧桑的印记。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啊!

  而今,我也为人父,内心的感受每日不同,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孩子。每当季节变换冷暖交替,我总是第一个感知的人,因为出门总有母亲的叮咛提醒;回家晚睡总有母亲更换好被褥,母亲始终把我当孩子一样关照。

  日复一日,我心安理得的接纳着母亲的这一份关爱而变得有些许麻木,甚至感觉为理所当然。偶尔还为她的婆婆妈妈而厌烦,但过后总不免歉疚满怀,而内心也经常自圆其说的默默承诺:将来等母亲老的时候、等自己条件优越的时候、等自己不忙的时候……,一定要陪同母亲一起去看看风景,好好报答她的关爱。

  直到一次放假回家,母亲在厨房忙碌时摔倒,并固执的认为不要紧时,我突然感受到母亲衰老的真切。看她满脸的皱纹和花白的发髻,不由想起那句: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母亲啊,如果说从前您是水,我就是那尾游戈在您心里的小鱼儿,今后我要变成水,将您放在我心里。 

     岁月没有轮回,也不着边际,而母亲的爱正是这样的浩无涯际。母亲有时甘愿做一根甘蔗,任凭儿女吮吸着甘甜的蔗汁;母亲有时又是一座大山,用坚实的臂膀抚平儿女的创伤。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后记:母亲是一本书,感谢母亲,这本书将是我一生的珍宝。

   

   

  作者简介: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河北省黄骅人,笔名北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天津日报》、《诗潮》、《乡土诗人》、《天津文学》等报刊。著有诗集《走向成熟》、《远去的风景》、《点亮一盏心灯》、《站在时光的边缘》等多部。

          地址:天津市大港区重阳里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