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 《论语·学而第一》1·14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1-12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

《论语·学而第一》1·14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好学的人

王鹏翔

此章以君子开端,“君子”一词在《论语》中,非特定词汇,有时指有徳之人,有时指有位之人,此处应该是指有徳之人,或者是指那些想成为有徳的人。接下来的阐述,不能说和君子二字没有关系。君子做到三点,可以称之为好学。

其一:对于饮食、居所所持的态度,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饱即饱足,食物丰盛,以图口腹之欢。安即舒适,居住的地方奢华舒适,极尽享受。此两者,普通人都想拥有,并为此而不辞劳苦,甚至不惜挺而走险,常言说:“富贵险中求”,而人生最大的富贵莫过于享尽人间美味,居于奢华的殿堂。人生无非吃饭和睡觉,人们尽管有吃不尽的美食,明知卧不过三尺之床,但依然还要去索取和储备。反过来看,拥有它们的人仿佛成为它们的奴隶,人性就这样一步步地被吞噬。君子以学为重,哪怕吃得差一点,住得简陋一点,只要能存活身命,让自己的道德不断地提升,就心满意足了,譬如颜回,才一箪食,一瓢饮,居住在陋巷,乐在其中。他的乐并不亚于富翁获得财富之乐。追求美食和财富并没有错,正如颜回在陋巷之乐,只是所求不同罢了,凡人以物质丰富为毕生的追求,君子以精神道德为毕生的事业。两者并不矛盾,各自尊重便好。

其二:对于言行的标准,即“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即敏捷,迅速。事即圣人之事,圣人之道。慎者谨慎也。对于圣人之事勤劳敏捷地去实践,去参究。对于要说什么,该不该说,该如何去说,需要谨慎对待,比如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要谨慎地说。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要小心地说。此两者,在行在言。凡人言敏而行缓,君子行敏而言缓。正如子路“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听到了马上就去做,在没有做到之前,他很怕听到新的讲义。

其三:及时匡正自己,即“就有道而正已焉”,有道即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即匡正,修正的意思。前面说亲仁,也就是要亲近有仁德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此章则是直接去找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体现了主动修正自我的态度。由此可知此时的君子已经于学问有所得,需要过来人指点,以正其不足,此正是君子对自我学问的不满足和谦虚处。

凡能如此者,便是好学之人,君子在于学,知己学不足,是为君子。

【按语】:君子不以食宿所累,敏行慎言,修己向道。此之谓好学,君子在学,知学不足,是谓君子。小人所求不足者在食宿,君子所求不足者在于徳。

食宿不求足

慎言行敏促

就道得匡正

君子以道宿

钱穆曰:“若志在求饱,亦将毕生无暇他及矣。于是当勉其所不足,于言当不敢尽其所有余。”

朱子曰:“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以只由者也。”

尹氏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

皇侃曰:“此劝人学也,既所慕在形骸之内,故无暇复在形骸之外,所以不求安饱。心有疑昧,则往就有道德之人决正之也。”

《荀子性恶篇》云:“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捍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    。”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3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