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01 敬仰和学习一代儒学名士
【每日一修】《儒学门径》001
敬仰和学习一代儒学名士
编者按:为了使各位同仁学友对《儒学门径•五子精要注评》及其作者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该书要义,在发布该书内容之前,先发布两篇于2023年11月9日在平凉市图书馆举办的“《儒学门径•五子精要注评》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材料。其中第一篇是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朱国勇先生在分享会上的发言:《敬仰和学习一代儒学名士》。第二篇是《平凉日报》2023年11月18日第三版刊载的、由该报记者胥富春先生撰写的、题为《三代接力解读儒学经典 一书兼纳程朱理学精华》的报道文章。
敬仰和学习一代儒学名士
——在《儒学门径》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 朱国勇
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所阅读分享的书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学习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深入学习和宣传推广。下面,我谈三点感受:
一、敬仰和学习一代儒学名士。
秦敬修先生是学识深厚的一代儒学名士。他成长于崇信,早年就读于甘肃第七师范学校,也就是平凉师范学校的前身。之后长期在外地游学、讲课,积累了深厚的儒学功底,对《易经》等儒学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深厚的儒学修养和独到的儒学见解。
秦敬修先生是惠及乡梓的一代名医。他以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修养为基础,长期专研中医医术,勇于实践,辩证施治,服务、造福一方百姓,并曾在甘肃中医学校任教,直到晚年,求医问药者仍然络绎不绝。
秦敬修先生是修身齐家的德行楷模。他上追古人践行孝道,亲力亲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提携帮助堂侄立户娶妻,被崇信县以及周边群众尊称“秦孝子”,美誉经久不衰。他长期坚持在家中开学讲课,为子女教授儒学经典,即使在文革特殊时期也未中断。他的后辈继承家传,意志坚定,躬行不怠,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要特别敬仰和学习这位儒学名士、中医名医与德行模范,要特别珍惜、认真学习他的多部著作。
二、充分评价《儒学门径》的思想文化价值。
《儒学门径》是秦家三代人不懈努力的重大成果。《五子书》是秦敬修老先生毕其一生对宋代“儒学五子”的著作进行精选和注释的学术成果。之后,他的儿子秦治先生和孙女秦帼英经过长期的整理、编撰,增加了述评,终于完成了这本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经过三代人共同努力的《儒学门径•五子精要注评》。这是秦家三代人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成果。
《儒学门径》集中了大宋五子的思想精粹。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这“大宋五子”是孔孟儒学在宋代的杰出继承和发展者,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儒学传承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儒学思想总称为宋代理学或程朱理学,但又各成体系,各有侧重。在哲学思想方面,他们借鉴吸收“儒释道”三家思想之所长,进一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至诚等理学概念,创立了“天理”和“气本”的哲学范畴与哲学思想。在教育思想方面,对教育规律和修身之道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等教育方针与学生守则,提出了“学、问、思、辨、行”的学习与实践的规律。在德行修养与理想抱负方面,树立了“四为”的理想追求与道德宏愿,被后世当做座右铭,不断称颂与奉行。此外,大宋五子的文学成就也是极其辉煌,特别是朱熹的诗词小中见大,富有哲理和情趣,深得读者喜爱。《儒学门径》一书,精选了“宋代五子”的最重要的著作和最精华的论述,能够让我们在浩繁杂多的典籍里,提纲挈领,抓住要义,汲取精髓。
《儒学门径》搭建了学习经典的桥梁。《儒学门径》在精选“五子”著作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注解和评述,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读者阅读学习“五子”著作提供了帮助,化解了对于著作原文学习理解的困难,是一部难得的学习儒学经典的入门书、工具书。阅读学习这本著作,不仅对于学习理解“宋代五子”的理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对于学习理解孔孟的儒学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引导作用。因为“宋代五子”是孔孟儒学的传承者、创新者、发展者。《儒学门径》抓住了“宋代五子”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当然也为领略、理解孔孟儒学的思想精髓搭建了桥梁,提供了路径。
三、认真学习儒学经典,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厚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用两中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在10月7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把“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第五要求。
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担负起新的文化建设使命,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担当文化建设新使命,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下功夫学习、研读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必须学习、理解、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能够借鉴、吸收其优秀成分,能够分辨、剔除落后的思想糟粕。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或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或认识片面、误解曲解,都会对推进“两个结合”造成贻误。以其昏昏,安能使人昭昭?应当看到,当前全社会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成果显著,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各取所需、随意曲解、舍本求末。作为社科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作为有志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士,我们一定要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更好的担负起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读书分享会,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行动,就是担负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的重要行动。
谢谢大家!
【注】本文有删改。
作者简介:朱国勇,号问道崆峒,甘肃崇信人。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主要发起人和创办人之一,曾任促进会学术顾问,2023年7月当选第二届会长。曾在崇信县和平凉市党政部门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共青团干部、党校理论教育、宣传思想、住房与城乡建设、纪检监察等工作,2022年10月退休。曾任平凉地委宣传部社会科学理论宣讲研究员、平凉市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市委党校兼职教授、崇信县文化旅游顾问;被聘任为崆峒道学文化研究会、市楹联家协会、市围棋协会等协会的顾问。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专著一部。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