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28 面对诱惑时你会动心吗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4-07

【每日一修】孟子注译读解028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3.2<1>

面对诱惑时你会动心吗

【原文】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2)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1)远矣。”曰:“是不难,告子(3)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4)之养勇也,不肤挠(5),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6)无严(7)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8)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9)。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10)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11)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12),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注释】

(1)孟贲:(bēn)卫国人,当时著名的勇士。

(2)异:以为奇异。这是古汉语里的一种特殊用法——使动用法。

(3)告子:中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生平事迹不详。他曾与墨子辩论政治问题,与孟子辩论人性问题。《墨子·公孟篇》和《孟子》中的《公孙丑》、《告子》等篇保存了他的某些言论片断。后世对告子的了解,主要通过《孟子》书中有关告子言论的记载。

(4)北宫黝:齐国人,传说是一名刺客。

(5)挠(náo):这里用为屈服之意。不肤挠:肌肤被刺破而不屈服。

(5)褐(hè):指粗布或粗布衣,最早用葛、兽毛,后通常指大麻、兽毛的粗加工品,古时贫贱人穿。褐宽博:指穿粗布制的宽大衣服的人,实指卑贱之人。

(7)严:这里用为尊敬之意。

(8)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9)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少孔子四十四岁。

(10)子襄:曾子的学生。

(11)暴:露出来;显露。

(12)蹶者:跑步时跌倒的人;趋者:奔跑的人。

【译文】
 公孙丑问:“先生您如果能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从而使您的王道主张得以推行,那么由此而建立霸业或王业,也必定是不足为奇的了。假如能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后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若是这样,先生比孟贲要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要早。”

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决窍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破而不屈眼睛被刺而转睛躲。即使有一根毫毛被别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广庭大众下遭到鞭打一样。不受普通人挑衅,也不受大国君主的轻侮。在他的眼中,刺杀大国君主,与刺杀平民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在乎他是不是诸侯。哪怕只是对方说话不客气,也一定要反击。

“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把不能取胜,也要看作能够取胜如果估算好双方实力才出击,等到有胜算的情况下才交战,这是畏惧敌人的表现。我怎么能因为必胜才战斗?我只要无所畏惧就行了。

“孟施舍的勇敢象是曾子,北宫黝象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道谁更好些,然而孟施舍却更得要领一些

“从前曾子告诉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说过,最大的勇敢,是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会觉得有所畏惧。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由此可知,孟施舍保持无所畏惧的勇气,又不如曾子那样能把握住要领。

公孙丑又问:"夫子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道:"告子曾说'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必去寻求道理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于意气。’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意气,这是可以的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寻求道理,这不可以。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是充满全身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公孙丑问"既说'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又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情感,意气情感专一也能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情感专注的结果,反过来也使他的心志受到触动和影响"

【读解】

在上一章,公孙丑问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说,连曾西都羞于同管仲相比,难道我会羡慕管仲吗?”管仲独得齐桓公信任四十余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他距离王道只有一步之遥。可惜的是,他却止步于霸道,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谋取一国之利益,使天下错失了重现盛世的良机。其器小哉!

这个回答令公孙丑极为震撼。他没想到在老师孟子心中,管仲之功、晏婴之名竟然轻如鸿毛。在常人看来,这样的功名无疑是人生巅峰了,难道老师的心中一点波澜都没有吗?

对于孟子的能力,公孙丑深信不疑。只要有机会,孟子一定能实现管仲晏婴的功名,甚至可以实现王道政治,使天下大治。公孙丑的疑问在于,孟子到底会不会动心。

孟子回答不会,我四十岁就不动心了。

所谓动心,即内心为外物所牵动。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在巨大的利益或美色面前,动贪心,欲壑难填;一旦失去利益或面对逆境,动嗔心,怨天尤人;在歪理邪说面前,动痴心,是非不分;拥有地位时,动慢心,狂妄轻浮;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动疑心,懦弱退缩。

不动心,不等于心如死灰,仍然会有正常的喜怒哀乐。比如“颜渊死,子哭之恸。”“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不惑即是不动心。动心便是惑于外物。

儒家讲修身的目的是变化气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通过“学而时习之”,完善人格的过程。当人格完善到一定程度时,心理素质得以超越,心中没有任何情结,仁、义、礼、智四端均衡全面,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或压力,一切随天理而应对这便是不动心。

孟贲是一名勇士,很可能是保镖,身材健硕,武艺高强,关键时刻可以奋不顾身,受到时人的敬佩。公孙丑觉得能做到孟贲的程度已经很不简单了,没想到自己的老师远远超过孟贲了,连称霸称王的事业都无法摇夺他的心志。

孟子说你不要觉得不动心有多难,就连告子这样的不学道之人,都能比我先做到不动心,可想而知这件事其实不难。

不过要明白,不动心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效果,还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因为公孙丑提到一个叫孟贲的勇士,再问不动心的方法,孟子便以勇士为例来启发他体会不动心的原理。但是孟子没有说孟贲,而是说另外两个人,北宫黝和孟施舍。

北宫黝也是一名勇士,而他的职业是刺客。大概就像情报局的特工、杀手一样,需要专门的训练。刺杀的时候必须沉着冷静,下手要狠,干净利索,不能有丝毫的胆怯。只要一怯场,肯定刺杀不成,而且自己也得送命。所以他平时就要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

肤挠,就是肌肤被刺而屈避。目逃,就是眼睛被刺而转睛躲。这都是人的自然反应,为了自我保护,身体和眼神都会躲避攻击。北宫黝则要训练自己改变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而要形成下意识行为,就是不躲避,不退缩。当然,所谓不肤挠、不目逃,并不是说人家刀剑刺过来还在那儿直挺挺等着,主要是心理不畏惧,直面危险并出手反击。

随时注意外界环境的刺激,他人稍有不敬,北宫黝立刻做出反应。无论对方是诸侯国君还是平民百姓,都给予无情的痛击。北宫黝的勇气更象是一种愤怒,带有极度的自尊。他的心中并非没有恐惧,而是把恐惧转化成了愤怒,变成了一种强大的攻击性。这就是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

孟施舍也是勇士,但他的职业似乎是军人,因为他说的话里体现了战争。他的主要表现是打仗非常勇敢,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无论敌人强弱多寡,他考虑的只是保持自己的战斗状态,完全没有对敌人的恐惧,只怕自己的状态掉线。

从勇敢的程度上来说,这两个人都不怕死,似乎可以旗鼓相当。但是从培养勇气的方法来看,孟施舍做得更好一些。

所谓守约,约者要也,就是掌握了要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守约,则勤苦而难成。

孟子将北宫黝养勇的特点类比于子夏,将孟施舍养勇的特点类比于曾子。子夏笃信孔子,只要是孔子说的,他就百分之百相信。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就是他的标准。所以子夏的学问是向外的,是复制别人的智慧。曾子也信孔子,但是他会把老师传授的学问用良知去印证,每天向内用功,来打开自己本有的天性。所以曾子的学问是向内的,是开发自己的智慧。

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从这个角度跟北宫黝、孟施舍二人的勇敢进行比较。北宫黝的勇敢是向外的,孟施舍的勇敢是向内的。但这只是一个比方,为了方便公孙丑理解。实际上北宫黝、孟施舍的道德境界比子夏和曾子相去甚远。别看子夏的学问嫌于向外,但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信孔子,这也是信仰,同样能获得很高的道德境界。而曾子开启自身智慧的方式,也同样能获得很高的道德境界。

公孙丑进一步问到孟子与告子在“不动心”方面的差别时,孟子援引了告子的两句话并做了剖析。由孟子的剖析可知,孟子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差别只在毫厘之间。告子是只在不动心上用功,孟子是直接在此心原本不动处用功。心之本体原本是不动的,只是因为所作所为有不合于义的地方才会动。孟子不讨论心的动与不动,只是‘集义(让行为符合义)',所作所为无不合义,此心自然没有可以动的缘由。而告子是只追求此心不动,然后硬生生地按住心,把心生生不息之根给阻挠了,这不止是无益,反而有害。孟子‘集义'工夫,是养得此心充满义,没有愧疚亏欠,自然纵横自在,活泼生动,这便是孟子后面接着要讲到的浩然之气。”告子是强制让心不动,扼杀了心的活力。孟子是搞清楚了心不动的原理,只要行为合于正义,就不气馁,心中没有亏欠,自然能不动,而且是生机勃勃。

程子曰:“心有主,则能不动矣。”无论此心之主在外还是在内,务人还是守己,都可以起到坚定信念的作用。比较而言,在内、守己更接近真理。

《孟子》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审编发布:秦荣光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