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5 不一样的气质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5
《论语· 子张篇 》19.9
【原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译文】子夏说:“君子形象有三种变化。远望他,庄严威武。和他接近时,又觉得他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他的言辞是那样的严正不苟。”
【学记】不一样的气质
王鹏翔
此章在讲君子德容,虽言君子,极有可能是子夏以夫子之容而喻君子。读此章,可知圣人形貌。君子三变,由远及近,各有不同,君子敬以内直,义以方外,仁徳浑然。
“望之俨然”,俨然者,貌之庄,庄即庄严。君子之容,庄严威武,此非故意做作,或者故意装出一副庄严的样子,以博得他人的尊重,而是内在修为坦诚的自然流露。犹如夜明珠的光亮,从内而外自然放射的温润光泽。君子修己以敬,所以能庄严其外,远望其容,不怒自威,令人肃然起敬,若人能于内依圣贤之言而行,亦能有此殊容。如果只是为了庄严而流于外在的表象,则会流于虚伪,犹如体弱之人换上厚重的铠甲,反而会更加显得虚脱不堪。
“即之也温”,“即”接近的意思,“温”温和义。走近君子,被他的温和可亲所感染,不觉生起了亲切之感,此为君子仁性自显。君子敬人,亦爱人,此敬发端于本心,毫无造作,此爱以礼节之,亦不失亲和。凡夫对人虽然也有温和,但趋于利益得失,或者有求于人,所以能温,或者有利可图,所以能和。除此之外者,或是出于礼规名誉,或是情绪触动下有意为之,此温和不能恒久,变数不定,与谄媚相近。
“听其言也厉”,“厉”严正,清明之意,君子的言辞斩钉截铁,严正不失。君子于内,具备中和之理,虽严正,亦严之有度,以求心安而理得,以教人行中道。成君子,毫无私怨,亦不会让人生出其严有高不可攀,行不能及之感。凡人也有严正之辞,无非是表示自己高明,别人愚笨,自己正确,别人错误而已。
君子的庄严,温和、严正虽令人有不可触及之感,然而,君子也是由常人修徳而来,非天生具足。读此章,若能于心中生出向往之感,便能继此生出向贤之心,就此理,依着圣贤之言,能希圣希贤,持敬直内,进徳修业,克己复礼,必也能生出君子的庄严之容,温和之貌,严正之辞。
【按语】君子一心备中和之理,容貌辞气,皆为心体自然流露,千古以来,唯孔子全之。学者欲得俨然之容,温和之貌,严正之辞者,持敬以直于内,行义以方于外,亦能徳备而浑然流于容貌言辞。
远望不可攀
及近心温暖
虽有严正辞
圣意趋严寒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俨然,貌之王。温,色之和。厉,辞之确。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徳浑然。望之俨然,礼之存。即之也温,仁之著。听其言也厉,义之发。人之接之,若见其有变,君子实无变。
《论语正义》:正义曰:望之,谓远望之,观其容也。即,就也。在近就见之,观其色也。
《四书遇》:罗近溪曰:君子一心备中和之理,其容貌词气之常,皆是心体流行。自观者见其各中其节,故言变;其实君子只是不失其常。
《论语集注》:程子曰:“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
谢氏曰:“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粟然。”
《论语义疏》:李充曰:“厉,清正之谓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辞正体直,而徳容自然发。人谓之变耳,君子无变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君子不一样的气质,令人仰慕,由此想到佛教的地藏菩萨,菩萨身为大长者子时,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千福庄严,就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万行如来回答说,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地藏菩萨发大愿,度脱众生尽令解脱,方成佛道。凡夫希圣希贤,进德修业,必能修得相好庄严!
颜姐:君子气质,由于审视的角度不一样,给人变化的感觉。然此非有意于变,盖并行而不相悖也,如良玉温润而栗然!
夏荷:若能于心中生出向往之感,便能继此生出向贤之心,就此理,依着圣贤之言,能希圣希贤,持敬直内,进徳修业,克己复礼,必也能生出君子的庄严之容,温和之貌,严正之辞。——沿着圣贤之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