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2 如何最有效的学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1-22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472

《论语· 子张篇  19.6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1)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

(2)切问:恳切的提问

【译文】子夏说:“广泛的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思自己力所能及,仁德就在其中了。

【学记】如何最有效的学习

王鹏翔

本章与上章相互依存,学此章,可与前一章合参。

“博学而笃志”,“博学”即广泛的学习。所谓“君子不器”,有志于君子贤人的学者,对于未知的,能对自己的德养提升有助益的一切学问,都有必要去学习和了解。而如此广泛的学习需要有信仰来支撑,来坚定,这种坚定即“笃志”。志向不明确,不坚定,就很容易被“博学”所困,或者以博学而自满,或者以博学而自大。如果说博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阅历,那么笃志则能提高一个人的境界和高度。有了高度就有了宽度,学问无疆,追求无止,所以才会有生命不息,谦虚好学的动力,才会有发愤忘食,孜孜不倦的生命状态。夫子曰:“可以共学,未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只要将博学与笃志紧密地融汇于其中,便能与之适道和立。

“切问而近思”,“切问”即恳切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和未能通达的学问,此为学习的重点,犹如当下所说的短板之意。虽学习了,但未能解决从中所遇到的疑惑,也没有下决心去直视这些疑惑,无形中就给自己留下了一块短板,即使有很高的见识,不能通达自己所学的全部,学问也就无法纯熟精炼。所以学习需要不断向前走,也需要回头看,将那些甩在身后的疑惑解决,才能学得更彻底,更有效。而在思考上,则要持以“近思”,即思考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思需要有一个范围,而不是天马行空,在政者,“在其位,谋其政”,在学者,“思不出其位”。只有解决自身的、当下的问题,才能解决更远的问题

如果学者能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有力地贯穿于自身德养的修正中,仁就在其中了。

【按语】博学若不笃志,学之无益。切问而未能近思,于学无助。故先有笃志,尔后有博学,先有切问,尔后能近思。此四者以一贯之,仁心自在其中,无需另求。

博学笃志出圣贤

切问近思可致远

能此四者仁心显

心有悲悯乐绵绵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本章当与上章参读。子夏列文学之科,然其论学,固不失圣人矩矱(yue),学者其细阐焉。

《四书恒解》:盖非学问则无以穷,人情物理而不返诸身,心亦徒劳无益,以所博者笃,而志之以所问者近而思之,笃志者何诚也,今者何身心也,志其理,思其故,必求返身自得。

《论语正义》:注: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泛问所未达,则于所学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正义曰: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执善固执之功,与此章义相发。择善固执是诚之者,诚者,所以行仁也,故曰“仁在其中”。

《四书遇》:仁不是外面别寻一物,即在吾心,譬如修养家所谓龙虎铅汞,皆是我身内之物,非在外也,故曰:“仁在其中矣。”

《论语集注》: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在思考上,则要持以“近思”,即思考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夫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思需要有一个范围,而不是天马行空,在政者,“在其位,谋其政”,在学者,“思不出其位”。只有解决自身的、当下的问题,才能解决更远的问题,想要活在当下,就需要思在当下。 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一切将都是问题!

颜姐: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264